小学文言文阅读课-35枭将东徙
今天咱们讲第35篇萧江东西。这一篇比较短,也比较容易理解。其中有几个重点的词语和句子,记住了就好办了。但是这一篇是很多地方的一篇课文,所以大家要掌握一定要掌握这篇萧江东西的作者是西汉的刘向。
这篇文章选自刘向的一本书,叫做说愿刘向。这个人咱们还是要特别的注意一下,因为考试的时候有的时候会考填空题。这个人本来是西汉的皇族,可以说如果正常情况下,这个人应该都可以要当王爷的。但是他志不在此,他在文学方面给我们的中国文化留下了很多作品,这些作品都可以算是璀璨的明星,有哪些呢?比方说他带了一帮人编辑了一本非常著名的书,这本书叫做楚辞。咱们现在经常提到说屈原的作品是吧?屈原楚辞实际上在屈原那时候,楚辞这本书并没有。是刘湘带着他手下的文人们,把屈原、宋玉,还有很多的一些人作品都集中在一起,形成了一本集子,一本书叫做楚辞。
还有一本书也非常的出名,哪一本书?就是我们经常提到的一本历史书,叫做战国策。战国策战国策是经常被提到的,为什么经常被提到呢?因为咱们中国的历史书,基本上是分成几个体例的。比方说纪传体,纪传体的代表作品就是司马迁的史记,这是一种。
第二种叫编年体。编年体的代表作品是什么呢?是春秋。但是因为春秋作为咱们中国历史上的第一部编年体史,书写的非常的简略,非常的简略,叫做大微言大义,微就是小的意思,叫做微言大义。所以后来左丘明又写了一本左氏春秋传,就是我们所说的左传。所以左传就成了我们中国历史上第一部叙事详细的编年体史书。所以这是第二种史书的体例,叫编年体。
还有一种史书就叫做国别体,国别体国家的国,就是按照不同的国家来写这一本历史书。它代表的作品就是战国策,实际上在此之前还有其他的国别体的史书,但是太久远了,写的也不够精彩,不如战国策精彩。所以战国策就成了国别体的史书的代表作品,分为十二国策,也就是他写了12个国家。所以刘向这个人咱们一定要注意,其他的还有他好多作品,像什么烈女传之类的东西,这里咱们就不提了。
这篇小短文,刚刚咱们说了,他选自刘向的说苑,所以咱们先来读一下这篇小文章,说小冯99月子将安之。枭曰,我将东徙。鸠曰,何故?枭曰,乡人皆恶我鸣矣,故东西。鸠曰,子能更鸣可矣,不能更鸣,东徙,犹恶子之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