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国简史-29摆脱危机与衰落的出路何在
法国历史上雄心勃勃的君主都会在身后给法国留下打上自己印记的建筑。例如路易14就有他的凡尔赛宫。早年的君王如此,当代的总统们如果条件允许,又何尝不是这样?
在这方面,密特朗绝对是个突出的例子。虽然密特朗有时似乎给人留下生活较为简朴的印象,但他当总统后,在新建丰碑式公共建筑,特别是文化工程方面,却绝对舍得大把的花钱。例如一上台就大搞卢浮宫扩建,还力排众议对美籍华人贝聿铭委以社稷重任。别因为如此的那座举世瞩目的玻璃金字塔才得以问世,古老的卢浮宫也因此焕发了新的活力。此外,在他执政时期兴建的巴黎新区,也就是拉德芳斯区的大拱门,还有作为国家图书馆主管的密特朗图书馆,以及建于巴士底广场的新歌剧院,也都极为令人赞叹。
他的继任者也同样留下了一座凯布朗利博物馆。这座位于塞纳河畔、紧挨埃菲尔铁塔的博物馆,是在他提议和推进下新建的。从高高的铁塔望下去呢,它就像一艘停泊在塞纳河畔的巨大方舟。这家博物馆收藏成长的主要是来自非洲、美洲、大洋洲和亚洲具有原始艺术风格的艺术品,当然也包括一些源自中国的稀世珍品,因此绝对值得中国人利用。
这些建筑的建设和落成,无不让人觉得这些君临法国者似乎早就想好要借这些世界建筑史上的杰作来为自己树碑立传。你还别说,真的是这样。如果我我们在路易斯14时提到过他的法兰西文化策略所反映的那样的,他们还体现了法国一种悠久的文化和Z治传统,即权力与这一类建筑之间会存在相辅相成、唇齿相依的关系。不过但是要指出的是,至少对密特朗本人来说,这样做也并非完全是出于对个人声誉的追求,也还有着别的考量。其中就包括该如何应对全球化挑战的考虑。这个刚才讲的就是想通过新建这类建筑,更好的体现法国文化独特性的价值,提升还在做着大国梦的法国的软实力,包括确保巴黎世界文化首都的地位。你还别说他们在这方面的努力还是蛮成功的。卢浮宫等地方开馆时,每天都会有如此之多来自世界各地的参观者,足以让人感受到这一点。
不过当来自其他国家的人看到这些或新建或改建后面貌焕然一新的建筑丰碑,更被法国特别是巴黎的独特魅力说倾倒,从而对法国赞不绝口时的大多数法国人自己的也没有这样的好心情。为什么呢?因为在他们看来,随着辉煌30年在70年代世界能源危机爆发时戛然而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