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妈妈的亲子课-35陪伴孩子,不在时间而在质量
今天跟大家分享的主题是高质量的陪伴。我是本科应用心理学,对人感兴趣的一个专业,我很喜欢。毕业之后从事青少年心智教育,关注6到14岁孩子的人格成长,就辅导孩子如何看待自己,如何面对困难,如何挑战自己,包括学习一些好的方法和策略。
其中我就发现有一部分的孩子,他们的模式似乎已经形成了。比如有一些孩子像是得了公主病,动不动就用哭踩死父母,甚至嫌弃父母。有些孩子又显得特别的怯懦退缩,特别依赖在妈妈身边,在家里很好啊,甚至称王称霸。但是在外面当他独自面对群体的时候就特别的胆小。
还有一些孩子自我效能认知非常的低,也就是说没有自信,很自卑。他就觉得自己就是一头笨猪,很蠢。然后把自己放在卑微的讨好别人的那样一个角色。无论是面对别人的欺负、指责甚至是表扬,他都习惯性的嬉皮笑脸去掩饰自己真实的想法。我就看到仿佛每一个孩子里面都有一个小小的成人微缩在他那个地方,把真实的自己包裹在那个地方,没办法呈现孩子本来的状态。
我就在想,为什么才六七岁的孩子,他们就已经形成了这样的一些特质?当时我想起小时候看听到的一句话,三岁看大,七岁看老。包括竞争分析里面讲到的,尤其是0到6岁孩子人格形成对他以后的成人生活有极大的影响。那么孩子在六岁之前,他的性格特质,他的人格特质到底是怎么形成的呢?孩子是怎么发展的?我就进入到这样一个幼儿教育的领域。包括当时在查询,在寻找对比各个教育和现实的幼儿园。最后我选择加入了里幼儿巴学园。
在幼儿园做观察研究的时候,我们学习的去感受去学习八学员的教育是怎么把生教育融入在生活当中的点点滴滴细节当中。我们去观察孩子常见的行为问题,然后分析常见的影响因素有哪些,就其中的典型案例去做追踪辅导。包括我们进入家庭做家访,去调整里面的家庭环境,给孩子准备工作材料来帮助孩子。我就发现在这个大的幼儿体系当中,父母家庭的影响是非常大,突出和重要的部分。如果老师做的很好,但是父母不改变,不做调整,孩子的行为变化还是不大。但是凡是父母愿意积极主动的去调整、去配合、去改变,那么孩子的发展就非常的明显。所以怎么支持到家庭教育成为我关注的核心的一个主题。
这里面分为两个部分,一个就是人文环境,第二个就是物理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