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教出乐观的孩子-05乐观的孩子,没有多虑的家长
今天咱们聊聊第五章乐观小孩的养成规则。今天咱们主要要聊两件事儿,多虑的家长养出紧张的孩子,以及养育中的滑坡论证陷阱。还记得我们精读第三章的时候所谈到的那个走心的表扬吗?学术上的称呼叫做称赞风格。
如何教出乐观的孩子-05乐观的孩子,没有多虑的家长
今天咱们聊聊第五章乐观小孩的养成规则。今天咱们主要要聊两件事儿,多虑的家长养出紧张的孩子,以及养育中的滑坡论证陷阱。还记得我们精读第三章的时候所谈到的那个走心的表扬吗?学术上的称呼叫做称赞风格。
今天这一章的主要内容之一就是家长的称赞风格在孩子身上所培养出的结果。孩子对于事物发生的原因的看法,也就是解释风格,到什么山唱什么歌,开什么花结什么果。家长在称赞孩子过程中造就的潜移默化最直接的后果就是孩子会带着怎样的观感与与取向去分析自己生活中的每一个元素。
马丁在这一章里花了大量的篇幅与笔墨,指出了解释风格是孩子乐观的基础,而这个解释风格却主要由三种视角构成,第一种叫做永久性视角,今天碰到的挫折会不会是我一辈子都逃不掉的诅咒呢?第二种叫做普遍性视角,今天碰到的具体失败,是不是意味着我这个人就一无是处呢?第三种叫做个人化视角,今天遭遇的麻烦,到底是怪我自己多一点呢,还是该让外部环境多背锅呢?马丁详尽的解析了这个问题,你在全书的第40页到第46页就能看到他对此的精辟解读,而今天精读的第一个内容也同样是从解释风格说开去,不过我不想看小孩子的解释风格,我想探讨的是家长在意识到孩子身上的小毛病时,家长所抱有的解释风格。马丁赛里格曼在书里谈及了什么?解释风格比较好。而我想补充的一点是你对孩子问题的解释风格影响着孩子本人对他自己的解释风格。
人无远虑必有近忧,很多家长的养育理念中,这八个字占据了绝对的重心。这八个字没错,错的是这八个字带来的一种养育误区,多虑。中国家长的一个典型特征就是老觉得孩子身上的小毛病一定就意味着大问题,久而久之孩子也就跟着习惯了焦虑与紧张,对小困扰的耐受性跟着就降低了。因为在中国,孩子实在是太金贵了,再穷不能穷教育,再不能苦孩子了。但话说回来,正常的干预是必要的,可有的家长拒绝让孩子打疫苗,甚至还去了解在不打疫苗的情况下,怎么让孩子正常的去上公立幼儿园和小学的攻略,那这里肯定是不靠谱,但怕只怕草木皆兵,针尖大的事儿在家长看来就跟杀R放火差不多了。
前几天有个家长在知乎的私信上给我发来了问题,他说,叶老师,我们家孩子现在两岁九个月了,男孩已经上了幼儿园了,他的如厕习惯不好,每天非要把裤子光了才拉粑粑,我试过劝说和强制等方法都不起效,又担心影响他拉粑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