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期心理辅导-01青春期孩子的心理特征(上)
今天我们来说说第一讲青春期孩子的心理特点。上半部分。通过心理学让孩子爱上学习。你好,我是田鸿杰。
前几天在餐馆里边儿看到一个爸爸带着一个两三岁的男孩来吃饭,孩子进门就开始哭闹,爸爸试了N多种办法哄不好,爸爸就掏出手机来给他看,孩子立刻安静下来,专心的玩,那眼睛就一直那么盯着手机看,爸爸就一口一口把饭喂给他吃,这个场景对你来说也不陌生吧?孩子小的时候带他真的不容易,有的时候想自由,一会儿就会把孩子扔给手机这种电子保姆,孩子就不会来撵我们。而且呢,孩子玩一些游戏的时候特别快掌握,就像是天才一样,让爸妈都会觉得好自豪。可是时间久了,问题就会凸显出来,最明显的一个问题就是视力。孩子的视觉系统没有发展好,过量的使用手机会导致视力的下降,甚至小小年纪就戴上了眼镜。另一个问题就是形成对手机的依赖,让孩子不想读书,不想运动,慢慢的甚至不想跟人交流,只想停留在手机里边。除了这些,手机对小学阶段的孩子会造成一个更大的伤害,它会让孩子无法忍受暂时的枯燥,会影响到孩子的延迟满足模式的形成,为孩子日后的学习困难埋下伏笔。
手机中的游戏都是特别快的及时的反馈,孩子在里边每个对一个小的动作,手机立刻给一个迅速的反馈回来。比如孩子在手机上玩那个切水果的游戏,他不停的挥来挥去,切来切去,只要切到一个手机,立刻给他一个声音的提醒,甚至把那个果汁染满屏幕。孩子对成功的渴望得到了及时的满足,这让他习惯于那种快的及时反馈的模式。
当孩子习惯了这种快的及时的反馈的模式的时候,他大脑就很难去接受另外的一种模式。就是一个行为要做很长时间才会得到反馈,需要在坚持很久之后才能得到结果,我们把它称为叫做延迟反馈模式。事实上我们日常生活中都是要好长时间才会得到反馈的。比如孩子要用好长的时间去构建一个大型的积木,当他把那个城堡建好的那一刻,我觉得好自豪。他也会用很长的时间去摆一个多米诺骨牌,1块1块摆好,然后等他推倒的时候哗啦一下,我那一刻满满成就感。这种反馈模式它都是比较慢的。如果孩子从小就知道我做出的行为,虽然暂时得不到反馈,但是坚持一段时间之后我就会得到,而且得到的时候会很幸福。那他在这个过程之中就不会着急,不会失望,他会慢慢的习惯这种慢的延迟的反馈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