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近代史-09曾国藩:一个普通人如何走向伟大2
上一讲我们讲到曾国藩本是一个各方面都很平凡的普通人,却凭借他坚韧不拔的毅力,耐下心来读书,在学问上取得了很大的成就,实现了他文能提笔安天下的理想。那么仅仅是学问好就够了吗?曾国藩身上还有哪些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呢?
今天我们继续来说说曾国藩的逆袭之路。论语里说,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曾国藩是个标准的儒家知识分子,讲求家国大义,从小读书便立志能够治国平天下。这可不是一句空话啊。古今中外,往往是立下大志向的人才能置个人荣辱于不顾,在关键的时刻发挥出自己的能量,克服重重困难,成就一番大的事业。晚清的官场自林则徐之后,已经缺乏Z治有为的清官好官,都是一些阿谀奉承,中饱私囊之辈,在这样的环境里,曾国藩绝对算得上一个奇葩,30岁之后的曾国藩步入仕途,在京城官场混了十年,可以说是出淤泥而不染。
在曾国藩40岁那年,咸丰皇帝继位。我们前面提到,咸丰皇帝虽然是一个非常平庸的皇帝,可是咱也得有一说一,在他刚登基的那段时间,咸丰还是立志做一个好皇帝的。曾国藩也正好赶上咸丰皇帝意气风发的时候。有一天咸丰为了显示自己的生命,让大臣们给他提些意见,帮他改进。对于大多数官员来说,这简直是一道送命题,谁敢说皇帝不好呢?啊,所以没有一个人敢说真话,无非就是互动的说些皇帝你太勤劳了,不知道休息之类的奉承话。
但是有个人就不一样了,那就是曾国藩他可不管这些,而是把这些当成了一个帮助清Z府变好的机会。他认认真真的写了一封奏折,说咸丰有三大缺点。好家伙,这一题就是三个。第一,咸丰皇帝小事聪明,大事糊涂。第二,咸丰皇帝喜欢搞些形式主义,喜欢做表面文章,没有实际效果。第三,咸丰皇帝刚愎自用,不善于听取意见,而且不讲信用,出尔反尔。你想想,假如有人一下子给你提这么多意见,你是不是也很不爽?更何况是皇帝。
据说咸丰皇帝当时看完奏折,肺都要气炸,恨不得马上命人把曾国藩抓起来。还好有人拦住了咸丰,告诉他倘若您这么干,明摆着就是在打自己的脸,还怎么做一个明君?咸丰皇帝一听,觉得蛮有道理,这才罢手。
历史上一心为公的人,往往都很容易得罪人。曾国藩并不是不知道这样很可能会得罪皇帝,但那时的他显然把国家放在了首位,也就顾不得皇帝的颜面了。但也正是因为这件事儿,皇帝和曾国藩结下了梁子,一直想找个机会治治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