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讲课本里的古诗词-23《悯农》如果你以为
今天我们来讲一首比较沉重的诗,叫做悯农。敏就是悲悯可怜的意思,农就是农夫农民。就是怎么写呢?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那么大家听了我念之后可能要有疑问了。老师这首诗我从小就会背,家长就教育我要爱惜粮食,我没觉得这里面很悲惨。为什么这个题目叫悯农呢?要去悲怜的他们,悲悯他们,可能其中一个原因就是你们没有把这个诗读完整。它本来有两首,咱们先读另外一首,然后再去读这一首,你就知道这里面所藏的这个感情,其实不是那么简单的。这种事也不是简简单单一首要教育大家吃饭要吃干净啊不要剩米剩饭剩菜啊,不是那么简单。
咱们先看悯农二首的第一首,怎么写呢?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咱们来看这首,春种一粒粟,春天的时候我播种下来一粒小米粒儿,秋天的时候就能够秋收万颗子了。从1到万1颗种子下去,能够收获来万颗粮食。
这里作者强调的可不是简单的自然的创造力。我们也都知道这个自然状态之下,你把这个种子播下去,它也能长出来。但是可能达不到一粒树根万颗子的效果,它需要人去辛勤的耕耘不信你试一试,你随便撒个种子放在那儿,第二年长出来这个粮食,它肯定非常的少,可能是杂草重生,可能是这个鳖谷鳖稻长得都不饱满。因为你不去照顾它,不去辛勤的劳动,就达不到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的效果。所以这里他不是在写植物的生长,在写农民的创造力,伟大的创造力。
第三句,他继续渲染这种伟大的创造力和这种无穷无尽的辛苦,叫四海无闲田。刚才说春种一粒粟,可能就眼前这么一位农夫在那种,然后他把眼界放得更宽广了,四海无闲田,这是一幅无限宽广的画面。高高低低,远远近近,有平原,有高原,有树林,到处可能都有各种各样的稻田,有的是一望无际的,有的是在小河边,有的是在山里边,梯田一阶一阶的上去。
到处都有各种各样的甜,这些甜里面无咸甜,到处都有人在种植、在照顾,在辛勤的工作。但是最后一句却非常的凄凉悲惨,农夫犹饿死。这个结局是非常残酷的,是非常惊心动魄的。农民那么伟大,一粒粟能够收获万颗子。四海各种各样的地方,平原、高原、梯田、山地、河边,各种各样的地方都有农民在劳作。什么样的地方都能给你种上田,都能给你收获上来。但是结局是农夫还是会饿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