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如何开展家庭教育?
发展心理学上,把孩子成长分为三个关键期:3岁前、3-12岁、青春期。
3岁以下:孩子有更强的依恋,家长要时刻关注,并及时满足孩子的各种需求;
3-12岁:需要为孩子树立规则,对于孩子的不正确要求,家长要坚决说“不”;
青春期:孩子处于逆反期,他们需要被尊重、被重视,家长要足够耐心当他们是朋友……
著名心理学家李玫瑾教授通过接触大量案件发现:一个人成年后的行为和心理,在很大程度上是过去经历的再现和反映,这与他们童年的家庭和教养方式密切相关,“眼中有什么,心里就有什么”。
有的家长不禁想,怎样才能让孩子的眼睛里充满幸福和温暖呢?
其实,父母只要能养好自己的身心,就能更好地教育孩子。谈到如何修养,李玫瑾表示,夫妻共同修炼是成为好父母的前提。她借用演员陈道明的话来说,“夫妻同修,是夫妻关系的至高境界”。她指出,共同修炼就是互相滋养、互相成就、相辅相成,阴阳平衡。
所有夫妻都来自两个不同成长背景的家庭。当双方组成新的家庭时,必须建立新的秩序和一些公认的规则。“在这个过程中,夫妻俩从原来的自由状态转变为自我约束状态。”李玫瑾说,这个过程其实就是一个人成熟的过程,就像一棵树成长一样,我们经常修剪它,不能让它发展得太糟糕。对人来说也是如此。夫妻间若想融为一体,就必须稍微修补一下刺穿他们的“刺”。
对于青春期孩子的父母应该培养宽容和智慧。这个阶段的父母,要有过来人的冷静和大方,因为叛逆是这个时期的正常现象,孩子不再向父母谈论一切很正常。在这个过程中,家长们不要着急,不要总说你考不上这个考不上那个来吓唬他。
你该怎么办?在李玫瑾看来,人生的路很宽阔。为孩子提供学习之外更多的生活知识很重要,特别关注孩子未来的发展,这远比关心他们的成绩更重要。
从女孩12岁、男孩14岁开始,第二性征开始发育,孩子进入青春期。
面对中学生,家长首先要转变教育观念,帮助孩子成长,尊重孩子的选择权。比如,孩子进入初二后,家长可以和孩子讨论未来的职业方向,至少为孩子提供几种未来的职业选择。指导选择过程而不是粗略地“管理”它。
电视剧《少年派》中,小主人公林妙妙是一名正值青春期的高中生。林妙妙文科优势明显,但数理化却一塌糊涂。她的母亲强迫她通过所有科目......
那么当孩子出现学习困难时,家长应该如何引导呢?
玫瑾教授的女儿高中数学成绩不好,找到了一位优秀的老师来教她。但女儿直言,上数学课没有价值,宁愿把钱花在英语和历史上。
出于尊重女儿的意见,我把辅导重点放在了英语和历史上。最终,女儿高考英语成绩提高了50多分。
孩子对自己有最清晰的认识。必须给他们表达自己的机会并尊重他们的节奏。
女儿上初中时,李玫瑾用选衣服的案例教她如何树立正确的爱情观。
有一次,母女俩在商场里挑选衣服。当他们走到第一家商店时,女儿看中了一件衣服。李玫瑾鼓励她除了这件衣服之外还看看其他商店。在不断的购物过程中,女儿在比较中找到了其他更有利的选择。
李玫瑾借此机会说道:“找对象就像选衣服,中学是第一家店,如果中学谈恋爱太早,以后可能就见不到更好的男孩了。”女儿突然明白了,渐渐地让她成为了正确的爱情观。
人的生活除了工作之外,还需要健康的身体、和睦的家庭、良好的人际关系等,情绪更丰富的孩子会更幸福。不要强迫孩子简单地成功。
养育孩子是对孩子心理的投资。这项投资是无价的。通过投资,孩子可以记住照顾者的声音、外表和气味,并形成依恋。它是一种无形的心理资本,是孩子未来人生的重要一步,一笔巨大的财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