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孩子的唐宋历史课。
只要是学习中国历史或古代文学的人,唐宋是躲不开的。因为唐朝是中华第二帝国的高峰,又是诗歌的极盛时期,宋朝是中国古代经济和文化的巅峰。
俗话说:文史不分家,因此,学好唐宋的历史,对于孩子以后学习诗词都是裨益无穷的。有了历史知识的铺垫,加上一些地理的常识,再学起诗词就事半功倍、效率高极了。
这个课程就是带领小朋友们来一次穿越~~
既然是穿越,那一定要越穿越回大唐看看。为什么一定要去大唐呢?
这是中国进入帝国时期后的极盛时代。那时的大唐,就像现在的米国一样,是世界的中心。而长安则是世界的首都,东西南北,不管多远国度的人都会纷纷来到这个世界之都。
唐太宗时候,他被周围各个政权的首领尊为“天可汗”,想必我们梦回大唐时,也会油然而生一种无上的荣耀感。
大唐的强盛体现在很多方面,比如建筑上,那时候有一座世界上最宏伟的宫殿——大明宫。到底有多大呢?
现在的故宫你一定去过吧?那大不大?说是一眼看不到头不为过。可是大明宫有多少呢?
它是故宫的4.5倍。那你展开想像的翅膀神游一下吧。
之所以现在关于中国的很多事物都以冠以“唐”字,恐怕也是寄托着我们对那个时候的无限神往和留恋吧,比如逢年过节,我们要穿上唐装,去外国都要去唐人街看一下。那么,唐朝到义鼎盛到何种地步呢?或者说,它怎么就敢称自己是世界的中心呢?我们说几个证据,你看看足不足够——
人口与城市。当时的长安已经有100万人口,别说当时是1400年前了,就处是现在世界上的很多地区也没有超过100万的大都市。
那时,全世界的这种超级城市只有长安独一个。同时期的阿拉B帝国的首都巴格达才不过70万人,拜占庭帝国的首都君士坦丁保才30万人,日本东京20万人,亚历山大城20成人。欧洲更不用说了,那时还是黑暗的中世纪,很多地方战乱一片,罗马帝国的故都罗马城不过5万人,如今的时尚之都巴黎,那时不过2.5万人。
文化交流。其实,当时长安的100万人口中,不只是我们中国人,还有很多外国人,他们可能是使者、商贾、学者以及僧侣。
因为那时的长安是世界文化的中心嘛,世界各地的人都云集于此来学习最先进的文化。于是全世界的美食和文艺演出也集中到了长安,各个国家民族的人穿着他们的民族服装,说着形形SS的语言。
那时候在长安常住的外国人都长几万,这样看的话,长安跟现在的北京差不多。因此,穿越时在长安遇到外国人一点也不用感觉奇怪,他们中有很多一来长这就不打算回去了,在这里定居下来,有些人还在朝廷里当了官。
比如那时的日本,在公元630至894年间,共向唐朝派出在5000多名遣唐使,基本上是十来年就来一批,其中有很多人就在唐朝做官不再回去了。比较有名的是阿倍仲麻吕,还在唐朝考中了进士,取汉名晃衡,在朝廷中当了三品大官。
这晃衡也是一种活跃人物,与当时的名士李白、王维都是莫逆之交。以至于现在中日举行高端会谈时,还总要把他们互相吹捧的诗拿出来展示一下双方友谊的渊源流长。
当然,来唐朝的不只是***,还有很多阿拉B商人、波斯贵族,甚至还有更远的罗马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