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读现代美文。
品读经典,照亮人生,今天我们分享三毛的一篇散文《胆小鬼》。
我还是很喜欢读三毛的散文的,怎么说呢,很接地气、很有生活气息。在我上小学的时候,三毛是非常火的,能堪比天后歌星的那种。
这有可能是因为三毛特别喜欢流浪吧,而生活中的我们都困在一座城中,一辈子可能也出去不了几次。
讲三毛,就必须说到她的游历。
她的“游”,并不是一般人的几日游。而是喜欢哪里,就在当时住上好几年,彻底融入当地的生活。三毛的一生,游学过的地方是相当不少的,比如——
西班牙、美国、德国,非洲以及太平洋中的加纳利群岛……
不太喜欢看三毛的照片,一个原因是那个时代的照相技术可能太落后了,反正是感觉她的照片实在没几张好看的,另一个原因是三毛本身也不算很好看,只是她的个性更富有魅力罢了。
确实如此,三毛是很洒脱的一个作家,而她最著名的散文,就是《撒哈拉沙漠的故事》,这是三毛生命中最幸福的一段日子的记录,在北非那个国家,随时都可能失去生命,但是因为有荷西的爱,一切都值得。
三毛的散文中,除了这种类似游记性质的记录异国他乡生活的,还有一类回忆童年时光的,纯朴的文字中充满了真情实感。这种文字对想要学习写作的孩子是最有价值的,我们的生活中这种故事也非常多。
今天要读的《胆小鬼》就是一篇描写童年生活的佳作。那么,它写的是什么事呢?
文章的写作特点是开篇点题——这个事儿就是偷钱。不过不是小偷偷钱,而是小孩子没有吱声拿了父母的钱。看到这里,你一直很好奇,孩子没有零花钱吗,为什么要偷呢?
还真是,几乎所有的父母都会给孩子零花钱,孩子不至于为此偷钱。可是三毛的父母偏偏就不给孩子零花钱,唉,那就只能偷了。
难道真的是因为家里缺钱吗?
这还真不是,是教育理念的问题。三毛的父母要把钱攒起来,甚至把他们的压岁钱也收起来,为的是给他们做教育经费。
按说这是好事呀,三毛作为小孩子也没有什么大的花销,干嘛要偷钱呢?
接下来文中就有了交代。原来,湾湾那边儿的小孩儿跟我们这儿也差不多,三毛上小学的时候,在学校里流行收集红楼梦人物的画片以及橡皮筋,它们可以通过购买获得,也可以用废纸本去杂货店里换。
这里作者写了一个小细节,很值得玩味。三毛说:
我那根橡皮筋,能拉得最长,课间最跳皮筋最神气。
母亲总是搞不懂,为什么我的作业本总是用得那么快,还怪老师布置的作业太多。
虽然,作者没有明说,我们可以思考一下:为什么作业本用得那么快,难道真的是老师布置的作业太多吗?
文章中三毛没有明说,实际上稍加推理就知道:这是为了赶快用完作业本,拿到杂货店中换小东西。这就是三毛的橡皮筋最长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