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历史01:神话时代、夏王朝。
这一部分的内容来源主要是东亚考古学。
在正式进入讲述之前,我们先来看看如何理解从神话到历史的这段时期。
°01。文明起源于大河和农业
古代中国的文明被归为四大文明之一,因此它的起源和发展也符合四大文明的共同特点,比如:
都诞于大河流域;
都是农业文明……
这确实不假,大家都熟悉的埃及文明起源于尼罗河流域,众所周知,尼罗河是世界上的第一长河,特别是在三角洲地带,土地肥沃、水量充足,是天然的粮仓。
两河文明发源于底格里斯河和幼发拉底河流域,这两条河是中东地区为数不多的大河;印度文明发源于恒河流域,即便是今天,恒河仍然是印度的母亲河,网上还有“恒河圣水”的梗。
中国古代文明也是起源大河流域,以前一般说是黄河流域,现在也会加上长江流域。
河流两岸肥沃的冲积平原,为文明的发祥提供了得天独厚的先天条件。平原之上很容易发展起来农业社会,这对于周围以游牧或狩猎为主的其他族群而言,就是降维打击。
四大文明虽然在农业社会的形成过程、发展阶段上存在不小的差异,但是毕竟是共通之处是主流,比如:
都出现了王权国家,为什么有这种统一性?
或者说,就东亚而言,为什么中国首先出现了王权国家呢?
这个问题其实并不简单,需要先从古代国家诞生前的农业社会说起——
首先,是农业社会的诞生、发展与变迁;
然后,再研究农业社会发展出来的古代国家的结构。
你看,不管怎么说,农业社会都将是这一季的主题。
°02。从元起源
正如前述,以前说起来中华起源,都会把黄河作为母亲河,这就是“一元”起源说。
然而,你千万不要忘了,中国大陆地域广阔,地理形态复杂多样。如此观察之下,你就很难再相信,中华民族都是从黄河流域起源的。
学者也是这样想的,于是在最近的几十年中,中国历史逐渐被解读为“多元”起源。他们也基于此,提出来了立足于多种区域的多元文化观,他们更重视不同区域的发展状况。
这种观点的倡导者主要是苏秉琦先生,他对于先秦史的研究有着突出的贡献。除他之外,近年来的一些新生代学者,也日益强调长江流域在史前文化上的进步性,认为长江文明至少可以匹敌黄河文明。
长江文明或者黄河文明,哪一个更先进,我们可以姑且不论。但至少有一点不可否认:在史前时期,不同区域确实出现了很多迥然不同的区域文化。
从地理上说,中国分为几大部分:
黄河流域的华北;
长江流域的华中;
南岭以南的华南;
东北与西北。
这些区域的气候、地形、动植物等自然环境截然不同,人们生存的方式和经济形态也不同,由此而生出的区域文化自然不会相同。
所以,第一季,我们的研究重点之一就是区域文化的差异性是怎么形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