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帝国:隋唐。
说起来隋唐,第一个想到的通常都是“长安”。
然而,长安自西汉之后再次被成为强势王朝的国都,的确是让人觉得有点超长发挥了。
西汉是长安第一次作为正式的国都,的确是没有什么好质疑的,刘邦被封汉中王,等他建立汉朝时,不难想像你认为陕西这一带是他的龙兴之地,然而在汉中建都明显有点傻,“蜀道难,难于上青天”嘛,因此在富庶的关中平原定都似乎是一种必然的选择。
之后经过东汉末年的群魔乱舞,加上十六国、南北朝的五胡乱华,长安是胡化的最前沿,如果是纯种的汉族政权,再次在长安定都的可能性应该是很小的。
可是,历史就是必然性与偶然性的碰撞中前进的,隋唐偏偏就是胡汉融合的政权,统治者们自然更倾向于在胡汉交锋之处设立国都,来彰显其身份的双重性。
在讲述这段历史时,史学家们也更愿意把两个王朝并在一起称之为“隋唐时期”,俨然就像是一个朝代似的。《万历十五年》的作者黄仁宇更把隋唐称为“第二帝国”。
显然,把两者合称有着其天然的合理性。这一方面是因为唐朝取代了隋朝,而且在很多方面唐朝都在继承隋制,真的是太像是一个王朝了。
比如“科举制”。一说起来,经常说是唐朝或者武朝发扬光大的,可是你想过没有,这个制度是隋唐创建的……
在中国的历史长河中,隋朝的38年经常与秦朝的14年相提并论,似乎它们存在的价值,就是为了替后面的汉唐做嫁衣的。不过,他们的二世而亡,确实引发了汉唐的切肤之痛,他们招集众多学者研究前代的夭亡教训,或许正是因此才成就了他们的几百年国祚。
虽然,隋唐很短命,但这并无损它的伟大。且不说它的制度建设上的巨大成就,就说老百姓的生活吧,起码是非常富足的,后世有很多学者都发“富莫如隋”的感叹。
我们来看看隋唐为什么能成就规模空前的大一统帝国?
这还要从隋唐的特质说起,最少可以有两点:
保留了中原文化的基本特质;
又保留了草原游牧民族的一些特性。
正是这两点,为中国历史注入了新的活力,把经济、文化、制度都推上了一个高峰,它开创了一个新的纪元。比如,“三省六部制”的确立、“科举制”的发明与发扬光大、“唐诗”的兴盛……这都成为后世定下了格调和规范。
事实上,中国在经历了三百多年的大分裂后,能够神奇的再度大一统,也与上述两个特质密不可分。一方面华夏文化超强的粘合性以及“普天之下、莫非王土”这样的理念,都会让统治者认为天下统一才是正道。
另一方面,唐朝继承自隋朝,隋朝继承于北周,北周继承于西魏,西魏又来自于北魏,其中的主线就是关陇集团,正所谓“流水的王朝、铁打的关陇集团”。
隋文帝杨坚、唐高祖李渊、唐太宗李世民,如果不是关陇集团的上层成员,想要拥有一吞天下的强硬军事力量去完成统一,那几乎是不可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