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格心理学40讲
作为一个心理学为职业的人,在过往的几十年中,被人问到最多的一个问题就是:
心理学是弄啥哩?心理学有什么用?
像这样的问题哪里是一两句话说得清楚的呢,更何况,心理学本来就是无用之学,去追求它有什么用,这本身就是一种迷失。
如果非要一两句话回答这个问题,那就是认识、尊重每一个独特的个体。
很名的哲学三问:我是谁?从哪里来?到哪里去?用心理学的方式问出来,那就是:
你怎么形容自己?
是什么造就了现在的你?
哪些力量推动你走向新的自己?
这些问题被人类问了几千年,自从智人有了自我意识之后,在无数个黑夜中我们一直在苦苦求索,哲人们更是穷尽一生来寻求这些问题的答案。
而现代心理学,特别是人格心理学诞生后,人们获得了一种新的工作和视角。所以,从认识自己和塑造自己的那些力量起,我们就可以慢慢找到,并破解自己的人生答案。
我是谁?
很多人在被问到这个问题时,首先想到的是自己的姓名。但是,姓名这个东西可能并没有太大意义的。
因为重名的人特别多,不容易定位到你。
比如王芳这个名字,全国有近30万人都叫它。如果把所有的王芳聚集起来,都可以组成一个不大不小的县了。
那时就搞笑了,你在大街上叫一声王芳,男女老幼全部回过头来惊奇地看着你,你一定会觉得自己就像是一个傻子。
那么,名字并的没有任何意义吗?
也不是。每一个名字背后都有一定的故事,这个故事可能很平庸,但也有不少故事是曲折的,或者感人的。
比如我们说到这个王芳,很可能就是因为她的妈妈是《英雄儿女》的小迷妹,等自己有了孩子,突然就想起来了电影中的女主人公王芳。于是,就把自己少女时代的全部情怀都投射了进来,给女儿果断地起名“王芳”。
如此说起来,名字可能还真的会在某种意义上定义一个人的一生。这种说法可能会听起来有些玄学。但是从心理学的角度看,名字确实是有着丰富内涵的。
首先,名字中蕴含了取名人对于孩子的期望和祝愿。而且父母的这种期望会持续很多年都不会消散,而这些都是转化成为孩子成长的一种环境要素。
孩子就是在这些环境要素中长大成人的。比如,外国人有很多叫Grace,直译过来就是“优雅”,如果你叫Grace,而且天天被人这样叫,那你不得尽量保持得优雅一些吗?
天长日久,优雅就会成为你最鲜明一种人格特质。否则,如果你闹腾得不行,我想这不管是你自己,还是你周围的朋友、同学,都是感觉很割裂、很别扭。
所以,不管这些期望有没有道理,孩子都是或多或少地把它们内化,大概率朝着相应的方向去发展。这就是“期望成真”的一种表现,以致于最后大家再看姓名的时候,都会感觉它的确是与该人挺合拍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