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家散文阅读课。
本次分享的主题是开启现代文阅读的通关之路。
其实,我们经常说的现代文阅读是可以分为两个层次的:
一、如何理解一篇文章。真正体会到文章的主旨,作者的创作初衷;
二、考试中做好现代文阅读这种题型。如何站在出题人的角度按要求分析文章的某些特征,拿到我们应得的分值。
我们先来说第二个层次,就是考试中如何做好阅读理解题型。
孩子对于阅读理解最大的问题就是不理解,文章中的每一个字都认识,就是整句、整篇读下来理解不了。
又或者,所有的内容也读得懂,只是一答题就懵。只会空套一些答题公式,却很难把自己对于文章的理解融入进去,致使答题经常走板,无法命中分点。
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
我们先来做一个小示范,我们先来做单个题目 的理解,再进一步进入到对于整篇文章的理解。
比如这个题目,题干部分非常简单——让你阅读文章的2-8段,并按照顺序填写恰当的内容。下面给了几个空。
你看,这是一道 再正常不过的文意梳理题,或叫概括梳理题。
孩子往往是看到这道题后,就马上要开始写。因为只是短短一行字,也实在不好做更深入的解读。
那么,就这一行字,可以应该从哪些角度去解读呢?
首先,题目中说了是2-8段。孩子一定会说:那我们就从2-8段开始找呗。
其实,这里面还有别的提示词:温暖的融入或者温暖的召唤。从这两个提示,我们就知道:要写的内容必须跟温暖有关系。
第二,如果我们在文章中找到了温暖的融入,那看它在2-8段中的第几段。
比如是在第四段出现了,那我们就可以反推出文章的顺序。
有一个题段对应的原则,它的顺序应该是一致的。所以前面两个空肯定是温暖的,融入它所在的段落的前面的部分。同样的道理,找到它,再找到后边温暖的召唤,他可能在第78段当中出现,我就可以推理出中间这四个孔它分别在每个段落当中出现。
由此我们的一个概括,长达六七个自然段的这么一道题目,就变成了每个段甚至可能都只到了半个自然段,你再去进行概括。而这一步就是我们不断的根据题干所给的内容去缩小它的答题范围。这跟阅读能力有关吗?实际上对于应试的阅读理解,相较于我们自主的去阅读很多的书籍来说,难度已经大大的降低了。因为题目给了你一个明确的阅读目标,我们只要把这些阅读目标完成,我们的一个阅读过程就达成了。而阅读目标也就是题目本身到底有没有读懂,这个阅读理解的理解体现在何处呢?就是你从单纯的题面能够把其中的隐含信息给读出来,这样才叫做读懂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