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龙爸开讲
孩子懒或许因为害怕困难,共情3步走起!
有一句话已经流行了很多年——“不怕同学是学霸,就怕学霸过长假。”
有些学校已经放寒假了,在家长的眼中,就是咱家的娃逆袭的大好良机到了。
可是学霸注定不会很多,看着孩子不是睡懒觉、懒得动,就是到处跑着疯玩,很多家长已经在打退堂鼓了。心想:别说逆风翻盘了,到假期结束把寒假作业写完就不错。
事实上,在长假期间,还是有不少孩子实现了华丽转身,他们一直克制了自己的懒惰吧,到底是怎么做到的?
◆ 01 ◆
孩子为什么变懒?
学习这件事情,还是需要激活自我驱动力才行。
可是再看假期中的孩子,他们有自我能动性吗?
显然是没有的。假期中,孩子的诸多学习上的安排,基本都是家长安排和控制的,很多家长会把排期表详细到每一个小时做什么。
这样安排会让局势很尴尬,孩子作为学习的主角,居然被排除到学习计划之外。或者说,学习的主角成了父母。
如此一来,孩子在执行学习计划时,“积极性有多高”是值得怀疑的。别说是小孩子了,即便是大人也是如此。你想想,如果你的团队开会时不让你参加,那会后做出的计划,你会认真去执行吗?
而父母在打击孩子积极性这条路上还要走得更远——
家长会时刻监督孩子的一举一动,随时准备提醒、督促他们;
如果家长要上班,就在家里装上监控;
或者给孩子报上各种补习班,或者冬令营。
如此做的后果只有两个,要么很听话,爸妈说什么就做什么;要么反抗,亲子关系崩溃,你们说什么我都不听。
大多数父母会比较喜欢第一种。但这真的是理想的状态吗?
听话只是因为孩子的性格比较软弱,或者不愿与父母对抗,但他们真的有积极性吗?
一点也不。所以,每到假期我早上出去跑步时,都能看到半梦半醒中的孩子,提着补习的手提袋,一路踩着蚂蚁去上课,一副行尸的模样。
事实上,孩子却是在越来越懒,在他们的心底抗拒从来都没有停止过。
即便是顺从,也可能只是孩子年纪尚幼的时候,只是这时孩子还没有足够的力量反抗。因此,他们只能在背后是偷懒。等到他们进入青春期,身体飞速发育时,他们感觉自己长大了、有力量了,就会一夜之间突然叛逆,完全不听从父母的要求。
那么,孩子为什么会懒惰呢?
直接原因就是父母的持续安排和控制,根本原因则是孩子的主动性没有被激发。
当孩子就像傀儡一样,被父母安排了一切。他们连自己的想法都不能拥有,更别说独立行事时,这个人生还是他自己的吗?
别说我们怀疑了,恐怕孩子自己也一直在想这个严肃的问题。
中国有个成语叫“南辕北辙”——如果方向错了,越努力离成功会越远。
很多家长为孩子安排一切的努力,难道不就是南辕北辙吗?如果你想解决孩子懒惰的问题,最好是首先找到正确的方向。
我认为是正确的方向有两个,除了上面说的孩子学习的主动性外,再者就是解决孩子学习中害怕困难的问题。
◆ 02 ◆
懒的另一端是“畏难”
俗话说:“在商言商”。对于孩子来说,学习就是天职,没有哪个孩子不想学习好的。
他们都知道应该预习、做作业、整理错题,尤其是年龄较大的孩子,更有这种意识。但为什么他们明明知道却不去做呢?其实就是陷入了对困难的恐惧之中。
我们说:一个人做某件事情的动力来自两个方面:
一是难度不能太大;
二是做成的激励足够大。
当孩子害怕困难时,他会认为“难度太大”就会表现出精神内耗,开始学习前的抱怨作业太多太难、写字前喝水、或者写字前先打一阵游戏,这些都是畏难的表现。在家长看来,这就是拖延和懒惰。
其实,不光是孩子,很多成年人也是这样。比如,当我们在工作中遇到难题时,我们也会先喝杯咖啡,或者一再收拾办公桌。
想要解决孩子懒惰的问题,最重要的是解决他们畏难的问题。
那么孩子为什么会害怕困难呢?
其实很多时候,孩子害怕的不是学习或作业本身,而是害怕“做不好”。
其实做不好也没啥,那为什么要害怕呢?
实际上,孩子害怕的是:由此而来的父母批评、惩罚等行为。所以父母首先要做的就是放手,不要因为他做得不好而唠叨、指责、惩罚他。
孩子在自己尝试的过程中,肯定会纠结、怕困难。这个时候,父母应该用共情来缓解孩子对困难的恐惧,让孩子开始采取行动。
◆ 03 ◆
共情三步走
什么是共情呢?
比较心理学的说法是两人保持情绪上的同频。换句话说,父母通过沟通,让孩子感觉有人理解我、支持我,他的情绪会得到缓解。
家长在共情时要注意:共情只能解决情绪问题,不能解决行为问题。这是很多家长容易犯的错误。比如,家长会说:“我也心疼你,但是不管你的作业有多少,你还是要做,我们一起安排吧。”
孩子会认账吗?显然不会,因为家长的共情是软弱无力的,孩子没有得到心理能量,不能激发孩子的行动力。
这种共情更像是道德绑架,可能会更让孩子反感。
真正的共情该怎么做,才能转化成为行动力呢?
我们把它为三个步骤。
1. 接纳孩子的情绪。
首先,父母要允许孩子害怕困难的心理存在,允许孩子有抱怨、纠缠等行为。
即便是武松打虎前都还害怕得几次都想逃回去,我们普通人有害怕情绪岂不是再正常不过吗?
2. 鼓励孩子释放情绪。
怎么释放情绪?很重要的一点就是让孩子表达出来。
其实,当孩子有情绪的时候,他们会本能地想要表达出来,但问题是有些孩子不会或不敢,需要父母引导、教他们表达,比如:
乖,你是不是担心写不好,妈妈会批评你呀?
3. 转化为行动力。
当孩子表达出来后,父母要做就是演绎一段自己类似的经历和情感——
家长说说自己遇到的困难,当时的感受,想到了什么,最后做了什么。
共情孩子最关键的一点是:父母要学会正确地自己的感受,用不委屈自己,也不伤害孩子方式表达。父母只有懂得表达,才能引导孩子踏入正途。
▽
想要孩子在这个寒假实现逆袭,就必须解决懒惰的问题。孩子为什么会懒惰?其实这是父母过去的安排和控制造成的。父母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放手。
懒惰的核心问题是孩子怕困难。如果想让孩子真正采取行动,父母要做的就是换位思考。父母要允许孩子的情绪存在,并引导孩子表达出来。
声明:本站内容与配图部分转载于网络,我们不做任何商业用途,由于部分内容无法与原作者取得联系,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联系方式请点击【侵权删稿】。
古德心理网上发表的全部原创内容,著作权均归网站或作者所有。
评论
共0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