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入门课-06三字经:曰春夏,曰秋冬,此四时,运不穷
在三才和三光这两个以数字三打头的概念之外,三字经还介绍了两个艺术四大头的概念,一个表示时间,一个表示空间。表示时间的是越春晓越穷,此四时运不穷。四时也就是四季,我们现在每个中国人都知道一年分四季,但这却是经历了一个发展过程的。
国学入门课-06三字经:曰春夏,曰秋冬,此四时,运不穷
在三才和三光这两个以数字三打头的概念之外,三字经还介绍了两个艺术四大头的概念,一个表示时间,一个表示空间。表示时间的是越春晓越穷,此四时运不穷。四时也就是四季,我们现在每个中国人都知道一年分四季,但这却是经历了一个发展过程的。
在中国最早的古文字甲骨文中,只用春和秋来做季节的名称。甲骨文主要是商代用来占卜的文字,从中可以知道商代一年是分为两季的,所以古代历史书的名称常用春秋来代表岁月的更替。比如号称是孔子写的鲁国史就是春秋,在较早的记录中国神话传说的古代典籍山海经中也不存在事实的做法。到西周后期,才从春秋两季分化出了夏冬,成为三字经所说的四诗,也就是四季。古人对时令变化的观察是很细致的,从两季到四季,后来又确定了作为四季的标志和四季中间点的春分、秋分、冬至、夏至。到公元7世纪,也就是隋唐时期,又确定了标志四季的开始的四立,也就是立春、立夏、立秋、立冬,把它们连起来,立春、春分、立夏、夏至、立秋、秋分、立冬、冬至合成八节,把一年分成了八等份。我们都知道他们也是二十4节气中的八个。人之初,人之初,人之初性本善。
二十四节气也是中国文化的组成部分,也是值得我们了解的中国文化常识。前几年出版的这就是二十4节气之类的少儿读物非常畅销。而二十四节气全都是跟4G也就是40的运行相关的。
附带再说一个跟40相关的文化是常识,古人按夏利把一年分为四季之后,又把每个季度中的三个月各贯倚梦中季的称谓。所谓孟,就是孟子的那个孟,在古汉语中指兄弟姐妹中排行最大的那个。比如孟荪,就是指长孙。所谓仲,也就是孔子字孔仲尼的那个仲,单人旁,一个中国的中,在古汉语中子居中,也就是指老二。比如孔子有个哥哥,所以他的字就叫仲尼。
所谓记,就是四季的季,指第三。这个容易理解,因为现代汉语的也还在用。比如各类比赛,第一名叫冠军,第二名叫亚军,第三名叫季军,季就是第三。古人就用这三个字分别按顺序套在四季的三个月头上。
1到3月是春季,所以一月就叫孟春,二月就叫仲春,三月就叫季春。4到6月是夏季,所以四月就叫梦夏,五月就叫仲夏,六月就叫季夏。7到9月是秋季,所以七月就叫孟秋,八月就叫仲秋,九月就叫季秋。10到12月是冬季,所以十月就叫孟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