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入门课-04三字经:融四岁,能让梨,第于长,宜先知
敬爱父亲叫孝,尊敬哥哥叫剃,就是竖心旁加一个弟弟的弟字,也可以写作弟弟的弟。但做这个意思讲的时候要读成T这是古汉语当中的通假字,从论语到三字经都没有用。
国学入门课-04三字经:融四岁,能让梨,第于长,宜先知
敬爱父亲叫孝,尊敬哥哥叫剃,就是竖心旁加一个弟弟的弟字,也可以写作弟弟的弟。但做这个意思讲的时候要读成T这是古汉语当中的通假字,从论语到三字经都没有用。
竖心旁孔子的学生游子说过,一个人在家里,养成了孝悌的习惯,也就养成了服从的习惯。所以这样的人走到社会上之后,他犯上的概率就很小了,而他不敢办仗,也就更不可能作乱了。所以孝在中国古代不仅仅只是一种伦理规范,更是一种Z治守则,在家是孝子,在外是忠诚,所以历代皇帝没有不重视孝道的。推广的如家一共有13部经典,合称十三经,而历代皇帝亲自做主,亲自推行,最多最卖力的不是论语,不是孟子,不是易经,而是孝经。父母养了孩子,花那么多心血,花那么多金钱,太不容易了。笑当然是必须具备也应该倡导的美德,但身为皇帝,通过鼓吹笑来达到让百姓对自己尽忠的目的,佣金就有点险恶了也由于皇帝的提倡,民间各种孝悌的行为也就变本加厉,有的达到了令人触目惊心的地步,一个人因为穷,没办法同时养活母亲和孩子,为了赡养母亲想要埋子而已。那个人饱受继母N待,而他竟不在大冬天冰冷,想吃鲤鱼,他就解开衣服躺在冰上去化冰找鲤鱼,向儿童大肆宣传这样的故事,后果真的有点不好预测。
三字经里关于小T各举了一个例子,孝的例子在我看来让人很不愉快。是说后汉时期的一个叫黄香的孝子,子才九岁母亲就死了,跟父亲相依为命。数九寒天,屋里冻得像个冰窖,他怕父亲睡不着,自己先用身体把被窝捂暖,再让父亲去睡。这就是香九龄能温习。人之初,人之初,人之初性本善。
在一个没有暖气没有空调的屋里,一对夫妻争相先把被窝捂热,来体现对对方的爱意。这个我听来可以接受,有好吃的东西别自己独享,做儿女的能让父母分享,我全都拿来孝敬父母,这也值得提倡,值得称赞。但是身为父亲,让九岁的孩子用身体先把被窝睡暖了,自己才去睡,这是什么父亲呢?太岂有此理了。但在中国传统的观念中,这是受推崇的行为,所以史书里有记载,也被编进了二十四孝,被编进了三字经,为很多人所传诵。而在半个多世纪前,他还被改写成白话文边境的小学教科书,以致引起了著名的前辈学者,也是现代杰出的诗人冯志先生的批评。
说一天下午,他去拜访朋友朋友郑邦小学三年级的儿子温习功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