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起学宋词-19《永遇乐》辛弃疾|“故事大会”
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是南宋词人辛弃疾的作品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永遇乐是这首词的词牌名,京口北固亭怀古是这首词的词题题,题中的京口是指的我们现在的的江苏镇江。
这首词作于开启元年,也就是1205年。这一年的辛弃疾已经六十多岁了,当时朝廷准备北伐,闲居多年的辛弃疾被朝廷再次启用,镇守江防要地京口。辛弃疾到任之后,一方面积极部署军事工作,另一方面又深深的为国家此次北伐计划感到担忧。当他身处京口北固亭,联想到这里曾经有涌现出的历史人物,联想到这些人物背后的历史事件,再结合当时的朝局和他自身的经历,不禁感慨万千,于是挥笔写下了这首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在这首词中,辛弃疾多次使用典故,将历史与当下紧密结合在一起,使这首词成为传诵千古的名篇。那么问题来了,词中究竟使用了哪些典故?使用这些典故又有什么作用呢?我们先来读一遍这首词,然后听我细细讲来。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南宋辛弃疾。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元嘉草草,封狼之师,赢得仓皇北顾43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可堪回首,碧梨词下,一片神鸦。社鼓。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为了方便你理解这首词,这次我们把词中涉及的典故和重点词语放到前面来讲。
我们先来看词的上篇,上篇中提到了两位跟金口有关的历史人物,也就是说这里有两处用点。第一位人物是孙仲谋,处中的孙仲谋,孙仲谋指的是三国时期吴大帝孙权,青口就是孙权设置的军事重镇。第二位人物是妓奴曾住中的寄奴,这是南朝宋武帝刘裕的小名。刘裕的祖先移居京口,他在这里领兵起事,晚年推翻东晋,自己做了皇帝。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指的是刘裕曾经两次率领东晋军队北伐,收复洛阳、长安等地。我们把这些典故连起来,就明白上篇的意思了。
上篇说的是历经千古的江山,再也难找到像孙权那样的英雄。当年的舞榭歌台还在,英雄人物却随着岁月消逝了。斜阳照着长满草树的普通小巷,人们说那是当年刘裕曾经住过的地方,回想当年他领军北伐、收复失地的时候,是何等威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