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培养孩子的内在动力-06寻找改变的着力点
今天我们来讲第六课,寻找教育的着力点。假设我们带着两个问题做一个街头采访。第一,内在动力是否重要?第二内在动力怎么培养?我相信第一个问题的答案肯定相当一致,大家都认为内在动力很重要,这是毫无意义的。第二个问题一定会得到五花八门的答案。
虽然我没有真的做过这样的街头采访,不过这些年倒是跟不少家长聊过这个话题,我听过的最奇葩的答案是我学历不高,还真不知道怎么培养。不过我知道近朱者赤近墨者黑的道理,这些年我在教育上的投资超过百万,给孩子找最有名的老师,最厉害的学霸,全程一对一辅导伴读。听他说的这么豪迈,我问,然后呢?这位家长来了个神转折,哎,已经气走思柏老师了。这位家长走入了一个典型的教育误区,试图花最多的钱堆砌最好的教育资源来成就孩子的内在动力,盼着他有一天独自展翅高飞。事实证明,这条路走不通。这位家长的困惑也很典型,他感叹说,你看,每个孩子的日常生活都差不多,每天起床、早餐、上学、放学、做作业、看电视、玩游戏、睡觉,你说在什么地方培养孩子的内在动力呢?
在以往的咨询中,我逐渐找到一些培养内在动力学最有效的方法。在这里,我们将其归拢成一个工具包,其中有四个工具,分别为,寻找着力点、如何真正的利益要点、教育的分寸感、对策来自感觉。这节课我们重点讲寻找着力点。这些年我见过很多有些无力的家长,在后面宏观层面没有长远的交易思路,在微观层面找不到着力点,无从下手。从宏观层面来说,培养内在动力需要以终为始,在心中勾勒出我们的最终期许。或者说给孩子画一幅未来的心理画像,这是我们想要抵达的终点。找到了这个点就找到了我们要走的路。
有一位找我咨询的妈妈,孩子刚刚四岁,他就开始启动了堆砌教育资源的流程,给孩子报轮滑班,锻炼身体协调性。报美术班,培养孩子的美感。报钢琴班培养节奏感。报舞蹈班培养好气质。报小主持人班培养好口才。报陶艺班培养创意思维。报机器人课,希望孩子尽早接触理工科的知识,理解编程思维。这是典型的只见树木,不见森林。
我对妈妈说,你的每个安排都那么有道理,你有没有想过孩子学会这些,最终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呢?我建议妈妈给十年后的孩子画一幅心理画像,你希望他成为怎样的人呢?于是妈妈开始逐条罗列,我希望他身体健康,我希望他心态阳光,我希望他保持好奇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