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卑与超越》精读-09青春期:身份的激烈冲突及整合(上)
上一讲我们围绕自卑与超越的第七章核心讨论了一个问题,学校对人的影响。并且跟你介绍了小学阶段的心理发展过程,教师的角色,以及12岁之前,也就是儿童期的晚期一个孩子的心理需求。
《自卑与超越》精读-09青春期:身份的激烈冲突及整合(上)
上一讲我们围绕自卑与超越的第七章核心讨论了一个问题,学校对人的影响。并且跟你介绍了小学阶段的心理发展过程,教师的角色,以及12岁之前,也就是儿童期的晚期一个孩子的心理需求。
今天是我们精读的第九讲,我会结合这本书的第八章和你聊聊青春期的问题。我们会从青春期的身心变化、身份认同的形成、青春期的叛逆等议题入手,帮你理解青春期对人的自尊和自卑的影响、自我认知和探索的过程,以及青少年应当如何不如成年。我会分三个部分来和你一起探讨,青春期的身心变化对心理发展的影响,青春期的人际关系对身份的影响、自我整合和同一性的形成。
首先,我想和你先讲讲青春期的身心变化。在发展心理学上,十二岁之后到18岁成年之前的这段时间属于青春期发育的时间。这个阶段人的性别、身份认同、性心理发展、道德和Z治感、身份独立性的形成等等,都会在这个阶段得以发展。
青春期是从专注自身发展的儿童期到完全独立的成年期中间的过渡阶段。在书里,阿德勒尤其强调了这个阶段的身体发育和性意识的形成。我们也从这两个部分开始入手。在童年期,虽然孩子会对自己的性别有一定的认知,在社交上也会有天然的性别隔离,但是在性别意识上是相对模糊的。但是到了青春期,女孩子和男孩子都会首先经历身体上的变化,以及这个变化带来的心理冲击。男孩子和女孩子的区别更多是来自于外表和文化上的定义。
首先是女孩子的第二性征开始发育,比如说女孩子首先会出现例假初潮,乳房发育等等。这个阶段中女孩子需要从生理上开始整合对自己身份的理解和期在比如说女孩子到女性之间的身份过渡,对于女性这个性别在人生中地位的思考等等,这对男孩子和女孩子的性别意识都会产生影响。这个阶段的性别身份认同其实是很复杂的这里面有三个影响因素,父母的性别期待、孩子自身的性别认同,社会文化的性别要求。
首先我们看父母的影响,如果父母对于孩子的生理性别一个目前更严谨的数,女是生理上被指派的性别是接纳的,那么孩子在接受和理解自己的性别身份,发展出性别期待上,就会得到更多的助力,而不是阻力。如果父母是不接纳孩子的性别的,比如说把女孩子当男孩子来养,把女孩子当男孩子的要求,那么在第二性征发育的时候,孩子便会出现性别认同混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