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的大师们-03埃里克森:如何把握人生的关键
上一讲我们通过荣格的故事,从什么时候找到,哪里找,找的标准三个方面告诉你如何寻找适合自己的心理咨询师。这一讲我们来聊聊人格发展心学家埃里克埃里克森,看看他将如何带你把握人生中的各个关键期。
埃里克森是著名的发展心学家,你知道他的爸爸是谁吗?这个问题好像有点难,其实谜底就在谜面。我们看一看埃里克森的全名,埃里克赫姆伯格艾克森,英文是erichomeburg。Eric名字艾克森里面注意有个单词森,其实英文都知道SONsam就是儿子的意思。那艾瑞克森就是艾瑞克的儿子吗?没错,就真是这样。那中间还有一个赫姆伯格,那是他继父的姓氏。埃里克森的名字就表明了他一段独特的人生经历。
埃里克森是一个私生子,从来没有见过他爸爸,亲生父亲应该也是他母亲一段不堪回首的经历。妈妈从来也不向他提起这个人,在高中之前他根本就不知道有这个人。在他三岁的时候,他妈妈嫁给了一个叫柯姆伯格的犹太人。所以埃里克森在一个犹太人的家庭里长大,但却不是犹太人。在学校同学们就都把他当成犹太人,而回到家他又和其他兄弟姐妹这些正宗的犹太人长得实在不一样。所以著名的北大保安三问始终萦绕在他的脑海,我是谁?我从哪里来?我要到哪里去?
其实,埃里克森这时的人生体验,恰好可以用他研究的青少年自我同一性的观念来理解。所谓自我同一性就是自我认同,是一个人对自我身份的确定。在青少年的时候,我们一般会对自己的现实与未来,自我的表象与真X之间存在诸多不确定。比如我是一个什么样的人,我要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呢?这些问题如果能顺利解决,就能在社会群体中展现忠诚的品质,成为一个有明确自我定位和追求的人。
埃里克森自身的青少年期很明显出现了身份认同的混乱,连自己的出处都搞不清楚,所以他就迷茫嘛。中学毕业后,他没有听从继父的建议去读大学,而是到处游荡,学速写,学雕刻,成了一名流浪艺术家,这些都是他寻找自我认同的过程。后来他到了维也纳,这是精神分析大师弗洛伊德的大本营啊,在这里阿里克斯遇见了弗洛伊德的女儿安娜,弗洛伊德从此进入了精神分析的世界,确定了自我内在的喜好和努力的方向,成为一名心理学家。后来因为战争的原因,他和当时欧洲许多心理学家一样来到了美国,最终成了一名极有高中学历的哈佛教授,一位享誉世界的人格发展信息家。从欧洲去美国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