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的大师们-18米尔格莱姆:如何不被他人左右
上一讲我们讲到成就动机与生命力的代言人戴维麦克里兰。他告诉我们成为一个有影响力的人,重要的不是你的文凭,你出身,而是你自身拥有的与平庸者不同的可被鉴别的胜任素质。
今天我给你介绍的这位是麦克里兰的哈佛同事斯坦利米尔格拉姆。他是一个为研究而生的人,拥有短暂精彩又充满争议的一生。28岁名满天下,31岁做教授,38岁得心肌埂,51岁发病人生谢幕。米尔伽马师出名门,是人格心理学大师阿尔伯特的学生。博士论文是跟着阿西做的,就是做关于现这条判断的从众实验的那个拉稀名师高徒。
米尔格拉姆做的研究也可以说是天才之想。虽然情长寿短流失的研究不多,但几乎各个经典他的研究内容有新意,方法有创新,结论有超越,原创度非常之高。不过与他的老师们不同的是,他的研究以及他的为人都颇具争议。
米尔格拉姆可以说是一个非主流的心理学家。在心理学历史上,他属于三国里面杨修那样的人物,性情中人,是才犯狂,口无遮拦,百无禁忌。在研究中除了那些成名的研究,他对吸D的心理作用也总是跃跃欲试,总想自己研究一下。在教学上他有的时候完全,但批评起学生来也毫不留情。在生活上一到巴黎出差,就去考察S情场所妹子的价格。
他这种不修边幅的作风,以哈佛这样一个传统的讲究身份资格的高校,显得格格不入,有些老专家是看不过眼的,所以在对他终身教授的批评中,虽然获得了一些支持,但始终未获通过,未能在哈佛成为终身教授。这也成了米尔格拉姆一辈子的痛。他也因此离开哈佛,去了一所不知名的高校,继续心理学的探索。不过可以欣慰的是,他因为自己的研究已经名垂青史。而当年反对他的那些老教授们,大多已经散落在历史的尘埃中了。
那么米尔格拉姆究竟牛在哪里呢?咱们举个例子,你知道现在互联网上很火的那个小世界理论吗?又叫六度分割理论,具体内容是这样的,你和热任何一个陌生人之间所间隔的人不会超过五个。也就是说最多通过五个人你就能够认识任何一个陌生人,不管对方在哪一个国家,是哪种肤色,属于哪类人。根据这个理论,你和刘德华、林志玲、钟南山之间只隔着五个人,兴不兴奋?意不意外?真的是这样吗?
尤其在当今的互联网时代,人们对这个问题的兴趣愈发浓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