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起读20世纪欧美小说-15两个辩论中的人物,一个破碎的盛世幻象|《魔山》2
今天我们继续来读魔山。上一期节目我给大家重点讲解了魔山如何体现欧洲生活的精髓,欧洲的科学和人文的成就,物质生活的舒适,医疗卫生的先进,尤其是人Q的苍冥和对恶性的重视等等,在小说中得到了精细的描绘。
一起读20世纪欧美小说-15两个辩论中的人物,一个破碎的盛世幻象|《魔山》2
今天我们继续来读魔山。上一期节目我给大家重点讲解了魔山如何体现欧洲生活的精髓,欧洲的科学和人文的成就,物质生活的舒适,医疗卫生的先进,尤其是人Q的苍冥和对恶性的重视等等,在小说中得到了精细的描绘。
按理说,欧洲处在文明鼎盛时期,人们尽可以安享太平,然而魔山的故事却把这个太平盛世的幻象给打破了。故事所处的20世纪10年代,其实是欧洲社会乌云密部的一个转折点,接下来便是两次大战,欧洲人正在经历前所未有的危机和劫难。这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呢?
托马斯曼在小说前言中说,他讲这个故事就是为了探究大战前的那个社会,探究人们的生活和意识上出现的裂痕。他安排了两个人物,一个是意大利人塞塔姆布里尼,一个是犹太学者纳斯塔,他们俩都在这家国际疗养院养病。而这两个人物为Z治问题和学术问题争论不休,他们的立场分歧和思想对立便是欧洲社会思想出现撕裂的一个反应。小说通过这两个人的争吵,把精英分子的冲突表现了出来。主人公汉斯刚进疗养院时,还是个思想单纯的青年,用我们现在的话说是个理工南代表进步的齿轮主义者塞塔姆,布里尼代表**的保守主义者纳夫塔。这两个人均以主人公的导师自居,教育他,影响他,为了争夺他而无休无止的辩论和斗法。在辩论中展示了两个人的思想意识,关于人道主义和浪漫主义、进步和**等议题,唇枪舌剑,激烈异常,其激烈的程度堪比上帝和魔鬼争夺人的灵魂。汉斯抱怨说,全然不可能区别真理究竟在哪一边,不知哪里是上帝,哪里是恶魔,哪里是死亡,哪里是生命。
魔山的一大看点就是塞塔姆、布里尼和纳夫塔的一场又一场的辩论。汉斯夹在两位导师中间,兴味盎然,左顾右盼,必须有所选择,又似乎难以选择。人道主义是好的恶魔主义是震撼人心的。进步论是有道理的,保守论也是有道理的,等等等等。很纠结,确实也很有趣。
这里我们稍微展开介绍一下,例如谈到对疾病问题的看法,塞塔姆布里尼对汉斯说,您把疾病看作是某种高雅的事,而且如您所说某种值得尊敬的事,他和愚蠢完全不相干。这也是你说的话,我可不认为是这样。疾病一点儿不高雅,一点儿也不值得尊敬。这样的观点本身就是病态的。这种观点是源于人类重逢迷X而只是忏悔罪恶的时代。当时人们的思想境界非常低下,只知道笨拙的模仿。那是一个异常可怕的时代,人们把和谐与健康看作是可疑的、X恶的东西。而病弱呢在当时无异于是一张通往天国的特许证。可是后来,理性和启蒙教育把盘踞在人类心灵中的这些阴影驱散了,不过还不彻底。今天我们仍在和他们做斗争。
这番话大家可以明显听出来,是反基督教的启蒙主义观点。谈话中赛坦布里尼并没有提到基督教这个词,也没有指出那个磁带是哪个时代。但是对欧洲思想史略有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