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起读20世纪欧美小说-16成长的必经之路:和自己打一架|《魔山》3
今天我们继续来读魔山,前面两集我们分别讲了两个话题,一、为什么说魔山体现了欧洲生活的精髓?2、魔山关于启蒙主义和保守主义的思想交锋,如何体现时代的动荡和精神危机?
一起读20世纪欧美小说-16成长的必经之路:和自己打一架|《魔山》3
今天我们继续来读魔山,前面两集我们分别讲了两个话题,一、为什么说魔山体现了欧洲生活的精髓?2、魔山关于启蒙主义和保守主义的思想交锋,如何体现时代的动荡和精神危机?
今天我们从成长小说的角度来考察一下它的特点。魔山这部小说它具有双重意义,既是一部时代小说,也是一部成长小说。德国人把成长小说称为教育小说,托马斯曼的意图是要写一部德国教育小说,在给朋友的信中写道,这是一个具有教育意图和Z治意图的故事。一个年轻人遇到了极大的Y惑力,遇到了死亡,并且滑稽而可怕的经历了人道与浪漫主义、进步与倒退、健康与疾病的矛盾。对比小说的叙述可以看到,魔山的创作主题就是作者概括的那样,表现主人公精神上的Y惑和矛盾。
阅读这部小说,我们会注意到如下两个方面,首先是主人公汉斯这个人物,他是一名普通的建设工程师,家境不错,智力不高也不低,性情不急也不缓和,小说中其他几个主要角色相比,显得有点中不溜秋。我们看到顾问大夫费伦斯、汉斯的梦中情人萧夏太太,萧下的情人就是那个有王者风范的老头,启蒙主义者塞塔姆布里尼、保守主义者纳夫塔等等,个个都是角色。相比之下,汉斯的个性就不那么突出了。我们可以把这一点理解为,主人公年轻,没有见过世面,思想上除了市民价值观的烙印就没有什么内容了。年轻人好像一般都是这样。
这样一个面目平凡的青年,倒是显得真实可信,而且可塑性强。他进入一个特殊的环境时,环境中的各种信息会在他的身上造成鲜明的折射。事实上,随着与形形SS的人交流,拓宽了眼界与知识面,汉斯对人生的思考也在逐步升级。他的变化看起来比较缓慢,但是跟他表哥比,他还是容易被环境塑造的。表哥约阿希姆是典型的军人,刚勇自负,恪守原则,像个漏斗,环境的信息从他身上穿过,很少会留下痕迹。而汉斯不一样,他好像是什么都要吸收,有强烈的好奇心和敏感性。顾问大夫贝伦斯刚见面就称他是文人,贝伦斯还是蛮厉害的啊,一眼就看清楚了。
这位建筑工程师本质上是个文人气质很浓的人,不仅对现实敏感,而且对可能的现实也有敏感度。也就是说汉斯是有想象力的,这个是我们介绍一下主人公汉斯这个人的特点,他的个性。这里我们要强调一下他的可塑性。因为他有敏感性,有文人的敏感性。所谓文人的敏感性就是不仅对现实敏感,是对现实的可能性也敏感。换句话说,对可能的现实敏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