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文学大师课-08《萧萧》:清新背后的悲痛
我们来读沈从文的一部经典短篇小说萧萧。这个萧萧是个女孩的名字,就和边城里的翠翠一样,也是生活在100年前的湘西少女。这种叠音名字是那里的习惯。
萧萧是个童养媳,这是旧社会的一种婚姻制度。男孩才几岁,大家里就给他定了个年纪大好多的媳妇,早早的接过门来在自己家里养着,等男孩长到十五六岁的时候,再举行正式的结婚仪式。男方家觉得让儿子从小跟着大姐姐似的,媳妇夫妻感情深,女方家觉得呢,反正这女儿也是赔钱货,不如早几年打发她出门。于是童养媳潇潇在12岁上就过门了,她的那个小丈夫还不到3岁,刚断奶不久。这是一个非常不合理,甚至很残忍的制度。我们都知道包办婚姻就够骇人了。而童养媳的青春岁月都用来伺候小丈夫,等小丈夫成年的时候,自己已经年近中年了,永远都没有匹配的婚姻生活,以后小丈夫还可能张罗着要娶小老婆。
沈从文讲的故事发生在一个悲惨的设定下面,但他却用了一种很轻松的幽默语言来讲这个故事。哎,这是为什么呢?你听我往下讲就知道了。故事的开头说呀,乡下人吹唢呐接媳妇,到了12月是成天有的事情。新娘子从母亲身边离开,且准备做他人的母亲,这些事想起来当然有些害怕,所以赵吏觉得要哭,一哭就哭了。
也有做媳妇不哭的人,潇潇就不哭。一来是只有12岁,还什么都不懂,二来她从小没有母亲,是寄养在大伯家。对她来说,出嫁就是从这家转到那家,娶她做新媳妇的。婆家呢,对她也不错,没叫她受苦。她管自己的小丈夫叫弟弟,整天抱着她玩。无论萧潇做什么,到什么地方去,小丈夫总跟在他身边,拿她当母亲,他俩的感情还怪好的。小丈夫才拳头那么大,霄霄却到了发育的青春期,一天比一天长大起来了。
潇潇的公公婆婆放到今天来说,其实也是年轻人,他们的孩子才三岁大,家里还有小丈夫的祖父祖母,另外有两个帮工的汉子。到了晚上,七八口人就散乱的坐在小板凳上,在院子里聊大天儿。沈从文告诉我们呀,这是个挺老实的人家,那个害人的童养媳制度不是他们发明的,他们觉得世界就是如此,很可能潇潇的婆婆也是个童养媳。那你可能想问了,我为什么要这样猜呢?后面我们会说到小丈夫的祖父喜欢逗潇潇说话。他们那里偏僻闭塞,偶尔有成立放暑假的女学生经过。在他们看来,女学生的言行和装扮都奇奇怪怪,那是嘲笑的对象。祖父的话里有多一半是荒唐的想象。
他说,女学生从来不做正经事儿,只知道唱歌、打球、读洋书。他们一年用的钱可以买16只水牛呢。他们不必走路想到哪里去,只要钻进一个大匣子。其实我们知道这个所谓的大匣子说的是汽车。这个祖父还说他们男女在一处上课,读书人熟了就随意同那男子结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