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来这才是天文学-37恒星分类 光谱的秘密
美丽的彩虹七色背后究竟隐藏着怎样的秘密?为什么说它其实就是让天文学家得以窥探恒星的DNA密码呢?天文英文原来是这样的。欢迎来到天文,原来是这样。各位好,我是徐东。大家好,我是水兄。
大家有没有注意到,在前两期节目里讲到系外行星的时候,我总会先说恒星有多大,有时候会讲这个恒星是什么G型、K型、M型,那为什么要这样做呢?这些某某型到底是什么意思呢?我相信第一次听到这种极型K型的人应该是一脸蒙圈的。
事实上今天是要给大家讲一个非常重要的选题,那就是恒星分类。而且这其实称得上是现代天体物理学非常基础,也是非常重要的一项工作。不过可能许多比较新的天文爱好者并不是十分的了解。我好像记得自己也是在初中的时候就听说了这个分类,但是实际上是到了高中以及之后才明白到底是什么含义。所以我觉得这个或许是从菜鸟爱好者到资深爱好者必须跨越的一道门槛。所以我觉得有必要花一点时间来说一说,这个其实是一个挺大的坑,那到底应该从哪里开始着手呢?
这样,记得在第十七期节目里面,我们是讲过多波段天文学,里面曾经跟大家分享过一个史上最美丽的十大物理实验之一。不知道大家还记得吗?我猜是牛顿的三棱镜实验。对,1666年牛顿使用三棱镜把太阳的白光分解为像彩虹一样的光斑。然而这只是牛顿一半的工作,还有一份工作我没有提,他实际上是做了更为引人关注的实验,使用透镜又将彩色的光重新聚合成了白光。原来太阳光还能这么玩,好玩,所以这就有意思了。1672年他发表了关于光和颜色的新理论。
到了1802年,你看过去那么久了,英国化学学家沃拉斯顿又重复了牛顿的工作。然而他的实验相比于牛顿那就更为精致了。这一个到了就跨了130年的时间,那么他又做了怎样的改进?听了。
牛顿当时是用了一个圆形的小孔,光线是通过这个小孔之后再射到3棱镜上面去的。这个说起来好像有些教材用的那个漫画是牛顿站在窗口,然后阳光从外面照射进来,直接通过三棱镜,这里应该算是一个不大不小的bug了。是啊。那么沃拉斯顿它是将一个只有20分之1英寸宽的狭缝取代了这个圆形的小孔,所以他看到的太阳光谱显示出来七条相对较暗的线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