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父母的教育观念课-20美育教育:培养孩子隐形却关键的“审美力”,这三个国家这样做
不知不觉来到我们的最后一。在关于创新的这个单元,我们来讲一讲创新能力的土壤。给孩子美好的环境,从小培养审美能力。
什么是美?这件事情讲起来有点源远流长,而美作为一种教育,两百多年前德国哲学家席勒在审美教育书简当中首先提出来,他认为那是对工业化碾压心灵的抵抗,促进人的身心完整跟自由。在中国,蔡元培先生也早就提出美育代宗教,由美玉来教情感之应用。
到了今天,绝大部分家长都会认同审美能力的重要,但是又有点有心无力。因为这一代孩子的家长也就是我们自己了,不得不承认普遍而言美学教育有所欠缺。上一代人经历的特殊年代更是美玉断档,造成今天的社会物质富裕飞速发展,审美却有点跟不上。家长对于提高孩子们的艺术能力,提升品味格外焦虑。正如有人说美是一种看不见的竞争力,更不用说听说美玉将列入中学考试,令一些家长担忧,不知该如何准备。父母不是艺术家,从小也没有特别的艺术熏陶,会不会影响孩子的审美?该如何分配孩子校外艺术培训跟校内功课之间的平衡?在校外眼花缭乱的培训课程当中,我们又该如何做出选择?
让我们来一步一步破解这些焦虑,并通过比较几个艺术大国的相关课程,来看看美育究竟该如何学。先问一个问题,美感从何而来?是不是有的孩子天分更高,有的就不具备审美能力?人的天分跟敏感程度的确有差别,但是美首先是一种记忆。如果童年开始拥有关于美的储存,对于美的感受能力就会渐渐发展。
第二个问题,对美的感受能力有没有门槛?人人都具有美感,但欣赏水平的门槛来自于经验的多少。我们看到那么多成年人,因为小时候没有机会或者不被鼓励去接触艺术,比如绘画、音乐,长大之后就会把艺术的门槛看得很高,认为自己不会、不行、不可能。但如果从小接触到这些艺术的表达,那么心理上的门槛自然会降低或消失。对那些从小不间断上美育课的孩子,艺术就是生活当中熟悉的事物,不会有羞怯或者隔膜,美感是可以通过学习而来的,并且不断发展的。所以明白了以上两点,美啊,其实就是记忆和经验。我们对美玉就趣味了,他没有那么高深。
接下来我们要知道,美育至关重要。美感是绝大部分创造的来源,不论将来以何为置业,从事什么样的工作,成功的第一步永远是创新,而创新来源于对于视觉、听觉、使用的感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