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向幸福的心理课-09爱的感受|爱的回应:如何培养幸福的孩子
在上一讲中我们谈到为人父母是不是能给我们带来幸福?有什么样的方法能够提升我们养育孩子的幸福感。今天我们就讲一讲如何用爱来培养幸福的孩子。
首先我给大家介绍一个著名的心理学实验,面无表情试验。它是由美国哈佛大学儿童发展研究中心的爱德华托尼克教授所发明的一种测量孩子和父母关系的心理学实验。这个事情的流程大概是这样的,他邀请六个月的婴儿和他们的母亲来到心理学的实验室,面对面的互相凝视。他们时而微笑时而交谈,彼此都有愉悦幸福快乐的积极的反应。当孩子指向某一件事情的时候,母亲会流露出慈祥的微笑,并望着孩子所指的方向。母亲也会亲切的轻抚婴儿的脸和双手,温馨的孩子的脚底。
过了一分钟之后,妈妈开始将头转向另一方,婴儿完全看不见妈妈的脸。5秒钟之后妈妈将脸转向婴儿,这时候妈妈的脸上没有任何表情,而且无论婴儿做什么样的动作,甚至是负面的情绪和反应,妈妈只是静静的望着自己的婴儿,身体保持不动,没有任何的其他反应,也不发出任何的声音。这个时候,你可以看见孩子的情绪发生巨大的变化。当母亲盯着看着自己,但是目无表情的时候,婴儿就会努力的吸引母亲的注意,包括拍掌,向着妈妈微笑,手指某个方向,但都没有引起妈妈的反应,这个时候婴儿开始出现严重的不安、烦躁、紧张、失望,不知所措,皱起眉头,咬手指,大喊大叫,甚至哭了起来,最后甚至会产生希望逃脱现场的意愿。但是一旦妈妈慢慢的恢复积极的回应表现,彼此可以再次获得情感上的积极愉悦的回应。
大家一定会说,在现实生活中间,有谁会选择去不关心自己的孩子,爱自己的孩子,积极回应自己的孩子呢?这可能就是很多中国同胞不知道的一个历史事实。在30、40甚至50年代,心理学家崇尚的是行为主义。行为主义的祖师爷约翰华生不断的去告诫年轻的父母亲,不要拥抱,不要亲吻,也不要在孩子哭的时候抱抱孩子,不然会损坏自己的孩子,破坏孩子独立成长的意识。这种清教徒的严格要求孩子,穷养孩子、锻炼孩子、磨练孩子的做法,其实在很多社会、很多家庭和很多文化中都会有一些悲剧性的不同程度的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