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向幸福的心理课-29积极的思维|憧憬未来的希望之心
在上一讲中我为大家谈到了什么是真正的乐观主义。今天为大家介绍一下积极心理学有关人类的希望之星的最新的研究。
我最喜欢的好莱坞电影之一是肖申克的救赎,其中有一段关于希望的情节和对话值得回味。主人因为在监Y长的办公室播放莫扎特的音乐而被关了两周禁闭。他的狱友问他,这值得吗?安迪说,不要忘记有些地方,这个世界不是用石头围起来的。不要忘记有些东西在我们内心不能到达的地方不能触摸,他只属于你。狱友不解的问,你在说什么呀?安迪说,希望。
希望是什么?希望有什么用?我们知道,在日常生活中间,希望能提升我们的积极情绪,增加控制感,让我们感到自己的价值和尊严。而困境中的希望更加可贵,而且它往往伴随灾难发生。
对于安迪说的,越是高墙之中越需要希望,所以希望像黑暗中的一点烛光,它对我们周围的人有意义,温暖力量由此而生。但是渺茫的希望不是更危险吗?我们不是经常说希望越大失望越大吗?我们积极心理学为什么还要提倡希望呢?有什么样的方法能够让我们的希望变得不那么虚幻?
著名心理学家施奈德是研究希望的专家,他认为,希望是在我们每个人追求目标的时候拥有的精神能量和路径能量的总和,真正有价值的希望应该包括三个成分,目标、动力思维和方法思维。目标是我们想要达到的地方,它为我们指明方向。动力思维是我们追求目标的勇气和在困境中坚持的力量。方法思维是帮助我们思考如何才能达到这个目标,以及当预想的计划失败的时候,我们能不能找到一些替代的方案,包含目标、动力和方法的。
希望是能够把意愿和行动相联系,把现在和未来相结合,把期待和现实相统一。他把希望和虚伪区分开来,希望对于我们人的心理活动有什么样的积极意义?有研究发现,当面对创伤和损失的时候,那些能够主动的选择未来是好的这一想法的人,往往有更好的健康和康复的效果和结果。面对痛苦的时候,决定寄希望于上帝并且相信祈祷力量的人,相对而言就比那些不相信希望力量的人痛苦的减轻更加快和直接一些。就能够解释只要有希望,自己的孩子比自己活的要好,很多人就能够忍受很长时间的疼痛和苦难。
在心理治疗过程中间,希望能够帮助有创伤体验的人得到康复。当然了,这个研究不是光用我们的希望来进行干预,而是说把希望作为一个中间的调节变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