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谈20世纪中国小说-21倪焕之
我们上一期刚刚读了鲁迅的伤势,正好是1925年创作,1926年收入彷徨出版。所以我们的100部小说阅读,基本上跟上1世纪的历史发展时间是重合的,这个并不是刻意的安排,我也不知道之后读到1942年能否正好讲到延安小说,也许巧合才有意义。
在一般读者爱好者印象里,叶圣陶李少军是文学研究会资格最老作家。因为他成名早,有长寿万年那个鹤发银须长的这个形象深入人心。其实叶圣陶20年代,等一下我们要读迷幻之,你小说也是写青年的。1894年叶圣陶苏州比矛盾大两岁,和许地山其实的童年,在我们后辈的印象里下矛盾好像一直是西装革履的头发梳,叶圣陶就始终是长沙文人形象。这个形象的差异,并不只是因为照片、装束外表,也的确有文风气质上区别。
照理说呢,文学研究会第一个代表作家,我们就应该讲叶圣陶,可是我们先读了许姬山、冰心的小说,那是因为商人赋超人发表的时间更早。你查百度的百科,也列明到1923年进入商务印书馆从事编辑工作,发表长篇小说倪焕之。可你再点开迷幻之的词条,又说是1928年连载于当时的教育杂志社。我是不相信小说是1923年发表的,这主要就是因为它是百度小说里明明写到了25年的五卅运动,27年的北伐等等。这个矛盾还称赞说把一篇小说的时代放在近十年的历史过程中,不能不说这是第一步。而且有意的要表示一个人,一个赋予G命性的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怎样受十年来时代的浪潮所激荡,怎样从乡镇到都市,从埋头教育到群众运动,从自由主义到集团主义的迷幻之也,不能不说是第一步。
其实公平来说,矛盾早期的动摇幻灭,小说时间也差不多,那都是一批比较早的描写20年代就是北伐前后的中国G命的作品。我不是说讲百度什么的,我自己本人百度给我弄个词条,上面就弄错资料,而且我改都没法改,说我自己都不能修改,我就不知道了。所以我对于他的其他词条的可信度,我也打一个折扣。但愿百度也有人听到我这个节目,就此就可以了,帮我更正。其实在迷幻之前,叶圣陶早就以短篇小说出名了。他用一种比较温情的讽刺刻画小市民的无奈,相当有人情味。
我记得一个小说叫一包东西收在魏燕集里讲一个字。回家的时候,同事托他带一包东西。到了车上了,看见有巡警在查问乘客,这个主角就想起,我手上提着一包东西,还不知道是什么东西,这个人跟我有点相似,我这个人一旦发生什么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