抑郁症科普课-12展望:三个痛点以及三个希望
这讲是我们课程的最后一讲。前面的十一讲内容我们分成了三个部分。首先为你介绍了抑郁症的表现和诊断标准,接着就从心理学、神经科学和进化生物学的角度和你一起剖析了抑郁症的本质。最后我们又介绍了一系列建立在这些认知基础上的抑郁症治疗方案。
在这个时代我们对抑郁症的认知在逐渐深入,逐渐精确,而这些认知又帮助我们找到了治疗抑郁症的各种方法。就像我们说过的那样,如果现有的治疗方案应用得当,那绝大多数的抑郁症患者都可以得到有效治疗,最终摆脱抑郁症的困扰。这当然是意义重大的成就,而我们所有人都是受益者。但是我们距离真正帮助到每一位抑郁症患者,帮助到每一位正处在抑郁情绪当中的人,仍然有很遥远的距离。
在我看来,围绕抑郁症的三个痛点是我们未来必须要解决的。在前面的内容里,我们也曾经或多或少的提到过,在这儿再做一个最后的总结。第一个痛点是诊断不够精确。一直到今天,抑郁症的诊断仍然高度依赖问卷和医生的访谈,依赖患者对自身症状和感受的主观描述。这当然就会导致各种错误的诊断。有很多抑郁症患者被医生漏诊,也有同样多的人被错误的诊断成了抑郁症患者。请注意,这还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整个社会对抑郁症患者的观感。
考虑到诊断的主观性甚至是随意性,人们总会有那么点或多或少的困惑。我怎么能确定的知道抑郁症是一种真实存在的疾病,或者说我怎么能确定的知道你真的就是一位抑郁症患者呢?这么考虑当然有点Z治上不正确。但是我不得不承认,不管抑郁症的科普和宣传做的多么到位,这些确实都是很难彻底消除的群体心理。那在未来我们有没有可能发明一种客观、定量、精确的抑郁症诊断方法呢?
这方面的研究始终是抑郁症研究的热点之一。这研究的逻辑其实不复杂,科学家们会对比患者和健康人体内的各种生物学指标,看看有没有哪些指标在两个群体之间出现了明显的差别。理论上讲,出现显著差别的指标就有可能用来作为抑郁症的诊断方法。其实在过去这几十年时间里,科学家们找到了一大堆出现差别的指标。比如说血液当中不少蛋白质分子的数量多少,人脑当中包括血清素、多巴胺、谷氨酸在内的很多神因信号分子的水平高低,前额叶皮层、大脑区域、大脑灰质的厚度等等。所有这些都已经被发现,确实会在抑郁症患者当中出现变化,有的变高,有的变低……
龙爸开讲关注
留守儿童该如何健康长大?
by龙爸开讲
社交中的接纳与拒绝
bybeibeivsswl@
用心理学解读生活
成长的烦恼有多少?
心理故障了该怎么办?
byminluo2@q.com
走进婚姻真的那么难吗?
b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