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育个性化孩子-06感动由宽容而生
下面我们分享。感动由宽容而生。如果我们能感动孩子,我们就会成为孩子精神的偶像,这就是驯养。家里如果弥漫着这样的温暖的、感动的、感恩的空气的话,这个家就成了孩子的心灵的幸福的港湾。班里如果能弥漫着这样的气氛,教师就成为孩子们的精神港湾。
在以后的生活中,无论孩子多么艰难,受到的挫折多么大,他的心里都不会有孤独无助的感觉。因为只要他想起我们,想起那个家,想起我们的班级,再大的难关他都能挺过去。这就是要求父母不但要有一种帮助孩子成为能够创造幸福人的决心、意图,还要加上他们的行动,因为意图加行动就等于决心,而决心就是爱。这不但是教育的前提,也是提高人类生活质量的重要保证。
我们真的需要好好的梳理一下自己的心了,查一查那颗心到底缺了什么。不光为了孩子,也为了我们自己。因为我们成人也需要幸福的有质量的生活教育,不光是孩子的问题,也是所有人的问题。教育不是哪个部门的职责,而是每个人都应该负起的一份责任。据说在大象群中,每一只大象都肩负着照顾每一只小象的责任,不论这只小象是哪个妈妈生的,我们人类也应该这样。
这是一项艰巨的工程,虽然太难了,但是由于文化层次和其他的原因,有些人甚至失去了基本的判断标准,说素质教育最重要的素质是什么?就是爱。从哪开始呢?就是从同情心开始。课上到这个份儿上就算达到了目的。这个目的就是对母亲的同情,重新去认识母亲,把母亲的情感提到了一个全新的高度,再推及及人,把一个只能关注到自己的主观意识的心灵引向了去体验客观的感受。我感受我在那个时候,那个班20个孩子中,起码有一大半没有经过这样的感情体验。让孩子们学会爱,去爱别人,在他们心中竖起一座伟大的情感的里程碑。
我发现作为一个教育者,就是要灵敏的抓住出现在你面前的每一个机会,然后去发展它,最后回归到那个点上,这个点就是我们人最基本的情感,最基本的爱爱是教育的前提。如果在我们的教育里,由于没有找到能够触动孩子心灵的对象,没有找到可供孩子爱的生长的土壤,就无法真正的让爱能够在孩子们的心中生长出来,于是爱就只能成为表面的口号。如果家长只知道自己去爱孩子,不知道用自己的爱去培养孩子的爱,孩子就不能够在内心深处形成爱,不能认识爱。
而学校教育中的爱,大都是爱国家、爱集体这个类的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