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大师一起读古典名著-16真正的”儒士“,应该是什么样的?
这样的市井演绎,才是吴静子心目中真正的如在这些身在儒林之外的市井小民身上,却有着令儒林人士汗颜的高贵品质。
我来跟大家一起分享一下儒林外史。儒林外史是一部群像小说,有很多很多的角色。如果我们一定要说有没有主角儿,也可以说有主角,那么其中有一对儿可以用来对照的兄弟,我们可以看成是儒林外史的主角之一。这对堂兄弟哥哥叫杜慎卿,弟弟叫杜少卿。他们来对照就是让我们看出这个真假名实的区别。
这个堂兄杜慎卿,他就是莫愁湖高会的主人,这个人门第清贵,潇洒于雍容,还是江南数一数二的才子。最有意思的是,他有的时候在太阳地里面看见自己影子也要徘徊大半日,就是顾影自怜就这么来的,所以颇有一些名士的风度。我们把这个段这段话放到世说新语里面,放东晋好像也说得过去,对吧?所以杜慎卿就是一个这种名士,他的名师范真的很足。比如他喜欢听歌唱曲儿,但是听久了他也觉得嘈嘈杂杂非常的甜耳,他喜欢作诗。但是当别人说这个提议说祭祀纷纭的时候,他又说,这是而今诗诗里的故事。他所做的这个惊天动地的大事儿,其实就是召集权臣的旦角来表演,博得一个名震江南的风流美名。就跟我们刚才说的莫愁湖高会,就他组织的那杜顺君这个人很有意思,他好像不喜欢女色,甚至是又鸟的。
他说过,他说我若不是富人生天下,富人都杀尽,富人哪有一个好的小弟的性情是和妇人隔着三间房,都闻见他的臭气,他不喜欢女人,但是杜顺军对美男很感兴趣,他很希望碰上一个同生共死的同性朋友,但是这些想法都不耽误杜振卿纳妾。他的说法是,这是为了次序的大忌,就为了传宗接代。这就让我想起有些著名的理学家,道学家,每次上床之前就一定会祷告天地,说自己就是为了传宗接代,而不是为了自己个人的欲望和享乐,这就是一样的道理。所以这个杜慎卿看上去特别讨厌周边的俗人和俗物,但其实他做的也都是一些俗不可耐的事儿,而且他最后还是选择了科举作为自己的归宿。用他自己的话说,小弟看来觉得雅的这样俗。
杜慎卿看似他的堂弟,堂兄弟叫杜少卿。哼,那就是个呆子,什么文言九七他都认不得,又最好做大老官,听见人向他说些苦,他就大捧拿出来给人家用。杜少卿其实就是无君子的原型,他好像是与钱有仇,到处周济人,不管好人歹人,似乎一味要把家财散尽,但是杜少卿是不是别人眼中的空心大老关呢?因为这个人物上一向被认为是有作者吴金子的影子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