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迅杂文精选-40忆刘半农君
这是小峰出给我的一个题目,这题目并不出的过分。伴农去世我是应该哀悼的,因为他也是我的老朋友。但是这是十来年前的话了,现在可难说得很。我已经忘记了怎么和他初次会面,以及他怎么能到了北京。他到北京恐怕是在新青年投稿之后,由蔡杰民先生去请来的。
到了之后,当然更是新青年里的一个战士。他活泼勇敢,狠打了几次大仗,譬如吧答王敬轩的双簧信,他字和他字的创造就都是的。这两件现在看起来自然是琐屑的很,但那是十多年前。三是提倡新式标点,就会有一大群人若丧考笔,恨不得食肉寝皮的的时候,所以的确是大丈。
现在的20左右的青年,大约很少有人知道30年前。但是剪下辫子就会坐牢或杀头的了。然而,这曾经是事实。但半农的活泼有时颇近于草率勇敢,也有失之无谋的地方。但是要商量袭击敌人的时候,他还是好伙伴,进行之际心口并不相应,或者暗暗的给你一刀,他是绝不会的。倘若失了算,那是因为没有算好的缘故。
新青年每出一期就开一次编辑会,商定下一期的稿件。其实最让我注意的是胡适之。假如将韬略比作一间仓库吧,独秀先生的是外面竖一面大旗。大叔道,内接武器,来者小心。但那门却开着的,里面有几支枪,几把刀,一目了然,用不着提防世之先生的是紧紧的关着门,门上粘一条小纸条道,内无武器,请勿疑虑。
这自然可以是真的,但有些人,至少是我这样的人,有时总不免要侧着头想一想。半农却是令人不觉其有武库的一个人,所以我佩服陈胡,却心近半农。所谓亲近,不过是多谈先天,一多谈就露出了缺点。几乎有一年多,他没有消失掉从上海带来的才子必有红袖添香夜读书的思想。好容易才给我们骂掉了,但他好像到处都这么的乱说。
是有些学者皱眉,有时候连到新青年投稿都被排斥。他很勇于写稿,但是去看旧报去,很有几期是没有他的。那些人们批评他的为人是钱不错,万农确实欠,但他的钱却如一条清晰澄澈见底,纵有多少沉渣和浮草,也不掩其大体的青唐氏装的是烂泥,一时就看不出他的深浅来了。如果是烂泥的深渊呢,那就更不如浅一点的好。但这些背后的批评大约是很伤了半农的心的。他的到法国留学,我疑心大半,就为此我最懒于通信,从此我们就疏远起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