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迅杂文精选。
说到中国现代作家中的散文家,鲁迅怎么说也得提上一嘴。
但实际上,鲁迅笔下写人记事的散文并不太多,比较有名的是《朝花夕拾》中的10篇。
如果说鲁迅就此名列中国现代几大散文家之一,我觉得是没有说服力的。事实上,鲁迅在散文方面最大的成就是杂文,这个领域一方面文章数量庞大,有16个集子,平时常见的《二心集》、《华盖集》、《热风》、《南腔北调集》都是杂文集子,合起来共700多篇、约有130万字。
另一方面,这也是鲁迅成为现实主义作家的重要原因,是他喜笑怒骂写作风格的集中体现。
因此,《鲁迅杂文精选》里面不管怎么选,也都不可能把鲁迅最经典的杂文一网打尽,至多也就是仁见仁智。
鲁迅先生把屈原的名言:“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作为自己一生的行动指南,他的一辈子都是以笔为武器,对敌人“横眉冷对”,对人民却是“俯首甘为孺子牛”。
在鲁迅的这些杂文中,就我自己而言,我最喜欢《华盖集》中的《忽然想到》。
读完这篇文章,我想在那个时代,当八国联军烧毁我们的圆明园,让小日子的铁骑踏碎中国大片国土时,很多国人都处于懵懂之中。
国人还陶醉在欺负比他们更弱小的人之中,而面对敌人,却没有哪怕一个人呐喊、反击。
即便是国土沦丧的危机时刻,也没有几个人为中国发声,这难道就是同胞?
从时间时间开始,我们对于意难平之事,再也不敢发怒发言?这难道不是每一个人理所应当的所作所为吗?
可是,当时就是没有一个人站出来,这会让人感觉十分悲哀。面对敌人如野兽一样的暴行,每一个国人的应付都是沉默。
敢怒,却不敢言,这说明中国人缺乏勇气。有些人还成了汉奸,真的是可恶之极,人怎么可以懦弱到这种地步?
从这篇文章中,我领悟到,人有时可以适当地妥协,但是绝对不能失去勇气,不能敢怒而不敢言。
同胞是什么?
同胞是所有的中国人,我们都是龙的传人。所以,我们都应该凝结起来,在国难当头时一致对外。
我想这是我们每一个中国人都应该履行的同胞的义务。
虽然,中国已经走出了那一段国耻,但是我们永远也不能忘记那段历史是多么地不堪。
在鲁迅的杂文中,还有一篇文章我特别喜欢,它是《读书杂谈》。
鲁迅说:“倘只看书,便变成书橱。”一个人如何变成了书橱,失去了自己的思想,那活着还有什么用呢?
古语言:“尽信书,则不如无书。”书是世界上最古老的知识传播途径,如果没有书,人类将永远不可能再前进。
显然,书是非常重要。但如果只看书,却不思考,那读再多书也没有太多用处,比如有人说《水浒传》是讲偷盗之书,不值得看。如果你真信了这种说法,那么《水浒传》的读者岂不是眼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