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明心学精讲-28《卷上·陆澄录》格物即是正心
我们今天讲传习录上卷阳明先生的一段话。先生曰,今惟吾所谓格物之学者,善多流于口耳,况谓口耳之学者能反于此乎?天理人欲其精微,必时时用力,省察克制,方日渐有见。
王阳明先生有点感慨啊。他说,今天从事我所讲的格物致学的学者,善多流于口耳,也就是基本上还停留在口岸之间,没有真正去落实到现实的行动。况为口耳之学者能反映此乎?既然我们只是停留在口耳之间,没有付诸实行,那么能返于此乎?能够真正的返回到心体本身的本然状态吗?
天理人欲其精微,必时时用力省察克制,方日渐有进。我们今天也有此类问题,在理论上去分析什么是天理,什么是人欲,如何去存天理,如何去去人欲。尤其是在咱们今天这样的一个环境当中,几乎人人愿意要在概念清晰的意义上去讲天理人力。实际上王阳明讲的很清楚,这个天理人欲精微之处,是要体会的,是要体悟的,并且是要去体现的。这个精微之处必须时时用力省察。克制当然不是克制天理,而是克制人欲。那天理人欲究竟什么一个关系,暂时先放下,等一会儿再说。我们把这段话往后看,如今一说话之间,虽只讲天理,不知心中倏忽之间已有多少私欲。你竟然把这个天理人欲、格物致知等等停留于口耳之间,你嘴巴上尽管说的是天理,可是心中啊疏忽之间那是急延期时间之短暂,疏忽之间不知已有多少私欲。
王阳明接着说,这种情况也有窃发,而不知者虽用力察之,尚不易见,嘴上在说着天理疏忽之间,不知已有多少人的这种状况呢?还不知虽用力查制,也还不容易了了,分明不能真实发现,更何况那些停留于口耳之间的人呢?况图口讲而可得尽知乎?你停留于口味儿之间,是没有办法真正的去察觉天理人欲的实际状态的。经只管讲天理来顿放者不行,讲人欲来顿放着不去,那也就是只停留在口耳之间去讲,不是实实在在的在行动上、在行为上、在实践上去循天理,去去人欲,岂格物致知之学?这哪里能够叫做格物致知之学呢?他的后世之学啊,其极致只做得个一袭而取的功夫,不是从本体上发用的。来。
这一段话是王阳明提出了一种对他的弟子们那样一种状态的一般的批评。他这里并没有一个具体的对象。既然是没有一个具体的对象的,实际上也就是对人人来说,我们大家可能都免不了有类似的情况。核心的要点大概有这么几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