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读千古文章-02b凭吊:贾谊怎么当众痛哭?《吊屈原赋》
这一次我们来说千古文章这一讲,我们来聊的是贾谊的调区元素。正是通过这篇文章,贾谊创造了平调这样一种文化情感。通过他文人介意在别人的故事里公开留下自己的泪。
所有的古文文选必选贾谊,要讲贾谊也几乎都讲过秦论。没错,贾谊的政论文章确实了不起,他当时的洞察成了后来的常识,他也被儒家尊奉为是文章和道德相结合的典范。但是,我们今天分析历史Z治的方式,早就超越了汉代事业和儒家体系,我们真正还在用的东西反而更接近个人情感。在这一点上调屈原富的生命力远比过秦论要长。按说贾谊距离屈原一百多年,根本就没有写祭文悼念他的任务。所以理解这篇文章就要从贾谊的人生经历说起了。贾谊这个人今天看是文学上的横行,但在他活着的时候,却是政坛上一闪而过的流行,成名很早,但结局也很凄凉。贾谊生于汉高祖七年,公元前200年,卒于汉元帝乾元12年,公元前168年,只活了33岁。
贾谊18岁成名,22岁被文帝召为博士。西汉初年,博士的职责是掌管典籍文献,为皇帝的决策提供参考,一般都是上了年纪的学者,因而年轻的贾谊就显得特别引人注目。就在这一年,他写出了过秦论,更是先声夺人。政策建议方面,他提出了新礼乐改制度,都是加强中央集权的体制改革。也很合文帝的利益,贾谊的格局大可时机没找好,这时候文帝刚刚清理了吕氏家族,登上了皇位,基础还不稳,和地方诸王周勃这些拥立老臣的关系也很敏感。所以文帝打算委派假意要职的时候,遭到了老臣们的集体反对,这可不是简单的妒忌进谗言,而是假意卷进了复杂的Z治博弈。后来文帝把贾谊调离京师,去给长沙王当太傅,也就是老师,看起来是疏远和贬谪,也未尝不是让他先远离矛盾,将来再谋出路。
贾谊自己写过太平皇帝的诀窍是贵顺权,也就是维持平稳,顺应行事为贵。结果轮到自己被顺权的时候,却想不开了。当然,要理解调屈原富,还得结合贾谊这个人的性格。
历史上描述贾谊的时候,大多数人注意的是他思想的早熟和冷峻,却忽视了他的敏感和脆弱。贾谊的文章里经常有流涕、泰西这类字眼,在向皇帝的奏书里也很常见。你要知道,在中国文化里,一个大男人,又是朝廷官员,有多少委屈伤心也不好当众落泪的人,郁结的情感总需要有出入。吊唁场合当众痛哭,在我们的文化里不但允许,甚至被鼓励……
龙爸开讲关注
社交中的接纳与拒绝
bybeibeivsswl@
心理故障了该怎么办?
byminluo2@q.com
每个人都有脆弱的时候
by~!@#¥%
走进婚姻真的那么难吗?
by
成长的烦恼有多少?
留守儿童该如何健康长大?
by龙爸开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