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父母的系统式养育课-15最后的礼物:看见孩子,也看见自己
我想和你利用这节课的时间最后一次审视我们和孩子的关系。我们这门课学习的是养育它归根到底最重要的是理念,而不是方法。
换句话说,我们学习养育究竟是为了什么呢?当然是为了让孩子变得更好,但是怎么样的孩子他才算是更好呢?好是什么?谁又来定义这个好呢?我们好像又谈到了父母和孩子的不一致。
毫无疑问孩子在成长的过程中会冒出各种各样稀奇古怪的想法,他要做的很多事情都未必符合大人期待的好。但我们前面的课程讲过,我们也没法放下我们的期待。事实上从孩子出生的第一天开始,甚至在妈妈十月怀胎的时候,我们就已经开始对孩子有期待了,期待他以后又聪明又健康又成功,恨不得把世界上一切的好东西都给他。成长的每一个环节,我们都希望安排到极致。
有的人说这样不好,把大人的期待加到孩子的身上,对孩子不公平。我倒不觉得这是个问题,因为你毕竟不可能对孩子没有期待。你说我什么期待都没有,我就是想让孩子在完全不用背负别人期待的情况下长大,那还是一种期待。所以重要的是你认清楚,你可以有期待,但那是你自己的期待。这就是我们最后一节课要讨论的主题,把我们的放回我们,把孩子的还给孩子。我有一个练习,帮助我们澄清自己的期待。让我们先拿一张纸,列出从孩子出生开始的不同的时间点。比较重要的包括出生三岁上幼儿园,六岁以上小学,12岁上中学,进入青春期,18岁成年,很多孩子会在这个时候离家等等。
从第一个时间点开始,我们依次回答两个问题。第一,那个时间我对孩子的未来是什么样的期待,把它写下来。我期待他当科学家还是艺术家?期待他成为一个活得自由自在的人,还是一个世俗意义上成功的有钱人。这个期待可能会随着时间而变化,可能孩子刚生下来的时候,你是这样想的。等到孩子六岁了,父母就会有不一样的想法写下来,这是你对孩子的期待。
然后你要回答第二个问题,在那个时间我对自己的期待是什么样子的。你可以算一下你的年龄,在孩子那些重要的时间点,你分别是多少岁?那个时间你在哪儿?你在做什么工作?当时你的生活重心是什么?你对自己有什么感觉?你对未来的打算是什么样的?这些问题不好回答,你可能要花点时间慢慢的回忆一下当时的心态。
我们上一代的父母经常有一个特点,他们有了孩子就把自己的身份定型成爸爸妈妈……
龙爸开讲关注
每个人都有脆弱的时候
by~!@#¥%
社交中的接纳与拒绝
bybeibeivsswl@
留守儿童该如何健康长大?
by龙爸开讲
用心理学解读生活
心理故障了该怎么办?
byminluo2@q.com
走进婚姻真的那么难吗?
b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