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父母的系统式养育课-06激发式沟通(进阶)如何避免“做得越多错得越多”的困境
我们上一周的课程讲了如何站在孩子的立场来考虑问题。这是我们学习系统式家庭养育的第一部分。
有的父母学这部分内容的时候心里没底。他说我们老在理解孩子,难道我们父母什么都不做,孩子就可以成才吗?不是。从今天开始,我们把孩子的立场和父母的立场放到一块儿来聊一聊父母可以做什么。父母做的事情不能太多,也不能太少,用一个词来定义叫做激发。主角仍然是孩子,父母是配角,他的任务是激发孩子,让孩子成为可以为自己负责的人。
心理咨询有一个术语叫做助人自助,也就是帮助一个人,让这个人可以自己帮助自己,他是同样的一个意思。如果我们只是助人,那对方永远都是那个弱势的、被帮助的,无法摆脱依赖的个体。就好像我们教孩子学骑自行车,一开始父母跟在后边辅助平衡扶一下,为了给他一个启动的信心,但是逐步就要学会放手。如果每次都要父母在后边扶着孩子,是可以骑得很稳,但他永远都不能真的学会骑车。
回到我们课程的主题词,责任。这种情况就是父母在过度的替孩子承担他的责任。父母做的越多反而错的就会越多。我们从一个具体的例子讲起,学龄孩子的父母可能会遇到这种情况。
孩子刚进入学校,在新的集体里容易遇到一些冲突。回到家就跟父母抱怨说某某欺负我,抢我的文具,或者他跟别人一块排挤我。父母听到这些当然会很着急,很自然的就会出主意,说你应该怎么解决这个问题,怎么去跟对方沟通。父母说了以后,孩子就会说,我跟他这么说过,可是对方怎么怎么说,我就没办法了。然后父母就更着急,他说如果对方这么说,那你就应该怎么怎么回他。你的语气不应该是这样的,你太软弱了,你应该强硬一点,或者你应该去告诉老师。
孩子每天从学校回来,父母都会给他新的建议,第二天的孩子再去学校,那回来父母再问怎么样有效果吗?久而久之,父母发现这不是孩子在社交,就成了我在遥控这个孩子社交。而且我给的建议越多,孩子的问题就反而越多。我越是帮他,孩子就越是显得无能,我就越是需要再进一步的帮他。这种模式他就没有起到激发的作用。到后来孩子反而失去了基本的自信,他只能依靠父母的帮助,离开父母他什么都不行。有时候越有本事的父母,孩子越容易出现这种依赖的情况。有的父母特别有本事,他还要去找老师、找家长,找对方孩子的父母来解决这个问题。
从激发孩子的角度讲,这相当于是完全否定了孩子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