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国兴衰录:读古罗马经典-66的顺民思维训练:斯多葛主义和犬儒主义丨爱比克泰德《论说集》3
今天我们继续来谈爱比克泰德的论说集。上一集我们已经讲过,艾比克泰德的论说集里倡导的是一种自我消化的人生态度。他说伤害我们的并非事情本身,而是我们对事情的看法。事情本身不会伤害或阻碍我们,他人也不会。这种思考方式有时候是有道理的,有时候则是有害的,需要我们自己注意区分。
我们先来设想一个情景,如果你家的东西被小偷行窃,你遭到了经济损失,你的安全感受到了威胁,生活的安宁遭到了破坏,任何一个正常人都是会生气的,因为你的个人财产权遭到了侵犯,并且你会去报警,希望警C能抓到小偷,将他绳之以法,免得他再去危害他人。同样,一个人的妻子要是有了奸夫,他也一定会生气,并认为自己有理由生气。但是爱比克泰德认为,被偷掉东西的人和被戴绿帽子的人,其实都是不应该生气的。他的劝告是,不要重视你的服饰,你就不会对小偷生气。不要爱慕你妻子的美貌,你就不会对奸夫生气。
你要明白,在你所拥有的东西中,小偷和奸夫并无一席之地,他们占有的只是别人的东西和你不可控的东西。如果你放弃这些东西,把它们视为无物,你还会和谁生气?但是只要你重视这些东西,你就生自己的气,不要生小偷和奸夫的气。人的真正的好在哪里,小偷并不知道,不过他认为真正好在于拥有好的衣裳。既然他的想法和你的一模一样,难道他不应该来把你的好衣裳拿走吗?当你在贪吃的人前面放一块蛋糕,自顾自的狼吞虎咽,难道你还指望他们不从你手里抢走他吗?不要难为他们了也别炫耀你的衣裳了。
埃比克泰德的这番话是想说,虽然别人侵犯了你,但你并不是受害者,谁叫你漏了财或者媳妇太漂亮呢?从今天的社会心理学来看,这是典型的责备受害者或者受害者自己得负责的思维,只不过因为用了一些修辞显得比较精致罢了。当人们要求受害者对自己的痛苦负责时,他们其实就把受害者受苦的原因归咎于受害者自己的行为或特征,而不是将原因归咎于犯罪者或情境因素。这是一种常见的认知偏见,并不是斯多格主义的发明。
艾比克泰德还讲了另一件与盗窃相关的事,这件事也许真的在他自己身上发生过。他在书中这样写道,最近我买了一盏铁皮灯,把它挂在神龛旁听到门边有响动,我就跑下楼,发现那灯已经被人偷走了。我仔细想,偷灯的人并没有做什么奇怪的事。后来呢,明天我说你会发现一盏陶制的灯,因为一个人只能失去他所拥有的东西。艾比克泰德接着又说……
龙爸开讲关注
每个人都有脆弱的时候
by~!@#¥%
社交中的接纳与拒绝
bybeibeivsswl@
成长的烦恼有多少?
走进婚姻真的那么难吗?
by
留守儿童该如何健康长大?
by龙爸开讲
用心理学解读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