塑造现代的大思想家们-13弗洛伊德_为何“超我”未必高尚、“本我”未必卑劣?
上一节我们介绍了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理论当中的心理结构理论,现在给大家介绍一下弗洛伊德的人格结构理论。
弗洛伊德后来发现无意识包含着众多不同的因素,如包含着不同形态的意愿,不同形态的趋利。这些因素充满了矛盾,因而无意识不是填满一块,它始终处于分裂状态,并沿着不同的方向向前发展。为什么无意识会这么复杂呢?会包含着不同的因素,而且会沿着不同的方向发展呢?弗洛伊德的心理结构理论无法回答这个问题,因为他的心理结构理论只是把意识和无意识区别了开来。只是到了后期,进入了20世纪20年代之后,弗洛伊德才提出了一套更为精致的理论。这套精致的理论我们现在称之为人格结构理论。弗洛伊德用这套理论来回答上述问题。
弗洛伊德的人格结构理论对于精神世界,特别是无意识世界,对于精神过程或精神历程,特别是无意识的精神历程的复杂性做出了令人信服的解释。弗洛伊德的人格结构理论把人格区分为三个层面,本我、自我和超我。我们现在来分别来谈论一下这三个层面。
先说本我,本我是我们人格的一部分,本我是我们与生俱来的因素,是我们身上具有的最纯粹的占有欲,最原始的冲击力、最原始的冲动。本我Y荡不堪,享乐至上,好勇斗狠,作恶多端,极具破坏力。本我又是人人都有的东西,无论在什么人那里,无论在什么时间、什么地点,本我都是始终如一,永恒不变,是永恒不朽的。本我还有一个特点,就是他从来不做任何争辩,他也非常的纯洁,没有任何城府可言,他勇往直前,他就是要满足欲望,要实现冲动。本我不依赖社会环境和历史环境而存在,他也不信奉任何价值观念,不遵守任何法规和道德,更不尊重常识和逻辑。正是因为本本具有F社会性,所以他一直被压抑,只能在特定的时间以特定的方式表现出来。所以我们通常意识不到本我的存在。即使偶尔意识到本我的存在,我们也不敢面对他的存在,我们更愿意否认他的存在。
本我的存在意味着什么呢?本我的存在意味着在我们身上有一种无可救药的F社会冲动,这种冲动坚定不移、毫不妥协的要求获得满足,而且为了获得满足不遗余力,不计后果。本我的存在还意味着我们永远无法把它斩草除根,我们压抑它,我们通过做梦等方式来变相的满足他,甚至有的时候呢,是不折不扣的直接满足他,但他永远无法一劳永逸地获得满足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