塑造现代的大思想家们-15弗洛伊德_梦是对无意识愿望的偷偷摸摸的满足?
上一节给大家介绍了弗洛伊德的性理论,现在给大家介绍一下弗洛伊德的梦理论。
弗洛伊德1900年出版了一本书,这本书的名字我们翻译的有两个版本,两种译法。一种译法是梦,还有一种译法叫梦的解析。弗洛伊德认为对梦的理解是理解人类心理的无意识活动的捷径,是精神分析最坚实的根基。我们常说日有所思,夜有所梦,我们强调的是思与梦的关系,也就是强调的是意识和梦的关系。弗洛伊德与此不同,他强调的是无意识与梦的关系,所以他是独辟蹊径。
我们中国人也有自己的释梦理论,古代还有所谓的是梦师,相信梦包含着公开的或者是隐秘的信息。但是梦究竟包含着怎样的信息呢?它是以何种方式来包含这些信息的呢?我们无从回答这些问题。弗洛伊德不仅回答了这些问题,而且告诉我们梦是如何形成的,也就是解决了梦的构成机制的问题。
弗洛伊德认为每个梦都包含着两个部分的内容,一个部分它称之为叫显性的梦境,显然是显然的,显性是性别的性叫显性的梦境。一个是隐性的梦思,隐是隐藏的,隐性是性质的性叫梦,是做梦的梦思是思想的思。所以一个叫显性的梦境,一个叫隐性的梦思。显性的梦境是我们在睡醒之后尚能够回忆起来的梦的内容,而隐性的梦思也就是梦所包含的隐秘信息。显性的梦境并不重要,重要的是隐性的梦思。
隐性的梦思通常就是无意识的愿望。之所以如此,是因为我们在持久的压抑各种愿望,服从各种来自各个方面的指令,就像父母总是要告诫孩子守规矩,告诉孩子要做乖孩子一样。所以我们要接受社会宗教伦理道德法律的约束。压抑欲望是因为它违背了社会的规范和价值观念,违反了来自各个方面的指令,与社会宗教伦理道德和法律的相悖。最终个人的社会良知是大获全胜,个人的一己之愿被逐出意识领域,并一直处于被流放的状态。但是一旦进入梦乡,我们的社会良知就不再那样强劲有力,结果压抑变弱,我们的无意识的愿望找到了较佳的机遇,使自己从无意识变为意识,这就是在梦中所发生的一切。
在梦中我们的无意识愿望变成了意识性的那既然如此,为什么做梦的时候不直接满足愿望,以显性的形式表现出来,而以隐性的形式表现出来呢?而要形成所谓的需要破解和阐释的隐性的梦思?之所以如此,是因为在做梦的时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