塑造现代的大思想家们-16弗洛伊德_精神分析独特的“文化洞察力”是什么?
上一讲给大家介绍了弗洛伊德的梦理论,现在给大家介绍一下精神分析理论所包含的文化含义和文学含义。
前面说过,精神分歧对人性的看法是非常悲观的。因为他认为人人都是变T,人人都是坏蛋,人人都是魔鬼。精神分裂的文化观与这种人性观密切相关。精神分裂的文化观就是从这种人性观当中推演出来的。比如说人人都是魔鬼,人人都充满了魔性,而人类所有的文化活动都与这份魔性有关,人类所有的文化产品都是这份魔性的产物。
文化是如何与魔性联系起来的呢?答案就是两个字,升华。弗洛伊德认为我们以升华的方式或者以升华这种机制,把魔性创造性的转化成了形形SS的文化产品。比如把渴望得到满足的冲动转化成了文学艺术、大众文化之类的文化产品。所以说升华也是文化转化。
尽管升华听上去很艺术,也常常被解释的很艺术,实际上却并非如此。他的本意是崇高化,而崇高化意味着什么呢?崇高化意味着把本来并不崇高的东西变成崇高的东西,同时把杯无的东西变成纯洁的东西,把粗俗的东西变成高雅的东西。除了文化和艺术活动,其他高雅的活动也包含着这样的因素。比如律师在陪审团的面前口若悬河的滔滔不绝的为案件辩护,可以获得巨大的口腔满足。医生挥汗如雨的为患者做手术,可以为他的攻击冲动找到发泄的出口。因此在精神分析看来,在弗洛伊德看来,所有的文化产品都出身不良。
虽然出身不良,却具有不可抹杀的功能。精神分析认为所有的文化产品,包括S情作品,包括暴力作品,也就是我们古人所谓的诲淫诲盗之作,都是用来满足人类的某些心理需要的,特别是用来满足人类内心深处的心理需要的,都有其文化功能。而且这种文化功能是不能抹杀的,都有存在的合理性,也不能一味的禁止。所以精神分析信奉的文化观呢,就是这种不做价值判断的文化功能主义的观点。
值得注意的是,所有的文化产品,包括文学作品,都在拼命的掩藏自己的卑微、粗俗和丑恶的本源。但是一不留神就会露出狐狸尾巴,这就是所谓的无意识的暴露。精神分析认为,文学创作的过程是作者的无意识与意识、趋利与意志、表现之欲所进行的复杂的互动的过程。而这个过程就是一个无声的战斗和无声的较量。由此可知,创作的过程是一个痛苦的过程。意识、意志过于严厉,某些优秀的文学作品就无法诞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