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典里的大汉帝国-39盐铁论|载入史册的人,一定是值得学习的吗?
我们继续来读盐铁论当中的飞扬。第七飞殃主要是御史大夫桑弘羊跟文学在讨论商鞅的历史功过。文学这边他们所采取的立场是商鞅的做法导致了清朝后来的灭亡。文学的历史观念用这种比喻来表达。
经典里的大汉帝国-39盐铁论|载入史册的人,一定是值得学习的吗?
我们继续来读盐铁论当中的飞扬。第七飞殃主要是御史大夫桑弘羊跟文学在讨论商鞅的历史功过。文学这边他们所采取的立场是商鞅的做法导致了清朝后来的灭亡。文学的历史观念用这种比喻来表达。
如果一个木匠他打了歪斜不合规矩的榫孔,那就算是公孙班那样的巧匠也不可能做出适合的顺头。如果你用一个本基的泥土筑成的地基,就算是再高明的泥瓦匠也不能够在上面建起高大的房屋。这就好比秋天的蓬草,受了伤,被双损害了,于是只要风一来,就会飘零凋谢,即使是有十个像子产那么有能力的人,又有什么办法去挽救秋棚被风吹散或者是落叶必然要离职的命运呢?你看最有名最厉害的医生是扁鹊,扁鹊能够让死了的人复活吗?不可能。如果基础差了,问题已经在那里。就连最贤能的维持机制也不能够让要灭亡的商朝可以不灭亡。
文学的意思是秦朝的灭亡并不是发生在秦二世。不是都是糟糕的错误,是这个大楼根本就没有一个好地基。因此时间久了,盖子再高一点,它就必然会垮下来。那地基是谁打的呢?不就是尚红洋口口声声称赞的商鞅打下来的吗?接着又轮到尚红洋说了,他说凡事空口说说,这很容易啊,但是要实践,这是另外一回事,实践比用说的难得多。所以贤能的人要脚踏实地,讲求建立实际的攻击,而不只是说空话而已。
从前商鞅他就是精通于打开各种不同管道的这种治国的方法。凭借着他位居要职能够得到的大权,为秦国谋取了很好的利益,才使得秦后来能够统一天下,奠定了帝业的基础。因此在那段时间当中,秦国战必胜,攻必取,兼并了邻国的土地,还消灭了远方的敌人,凌驾于多么遥远的燕国北方的赵国之上,也收拾了齐国、楚国,天下的诸侯王都不得不整理好衣襟,面对着西方望风披靡。后来秦统一了六国之后,还派蒙恬去征讨匈奴,开拓疆土多达千里,越过黄河,进到黄河之北,横扫敌军,就像摧枯拉朽一般的容易。
这为什么?你们告诉我为什么秦为什么那么强大?理由在哪里?不都是因为商君吗?不都是因为商鞅所留下来的治国的谋略是对的,将这个国家进行了很好的整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