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东坡的奇遇人生-08密州
这是中国历史上最著名的一个中秋之夜。公元1076年,宋神宗熙宁9年8月15,苏轼在超然台上喝高了,秉承中秋,通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这就是著名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苏轼在超然台写出这个水调歌头,确实有超凡出尘的意味,形象很高很神奇。幸亏有超然台,如果没有这个台子,明月几时有没有了,19趁年华没有了。
说是把酒问青天,确实源自于李白的诗把酒问月。李白写把酒问月是朋友的命题,故人贾淳令予问之。我们对比一下李白,青天有月来几时?我今停杯一问之,这是成题,准备要问上一问。人攀明月不可得月,行却与人相随,你就跑题了,没让你谈感想,说让你提问的。但见萧从海上来宁,知晓向云间,没只见过月亮晚上从海上来,哪知道这早晨在云间消失了呢?这也不是提问,是感叹白兔捣药秋复春,嫦娥孤栖与谁邻?
这是一个问句,但是更像是自言自语。李白名义上是文月,却无疑是明确的向月亮提问追问,苏轼就不客气了,确实句句都是问青天。劈头就问明月几时有?李白是停杯一问之,放下酒杯问一下。苏轼呢?是把酒问青天,举起酒杯张口就问,今夕是何年呢?很多人都写过都是人间一问人间的事儿。比方共道人间惆怅事,不知今夕是何年,不知今夕是何年。海水又桑田,唯有苏轼是问天,不是问人间,今夕是何年,是问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为什么要问天上宫阙呢?因为我欲欲乘风归去归去,显然是当自己是天上人间,自当归家。但是不去,唯恐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这是天上的故事,还是人间的故事?天上是嫦娥起舞弄清影,人间,那是李白式的起舞。
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落。那么二选一,还是人间起舞吧。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历代人都佩服其中的一个低字,用好月亮的照转都不新鲜,唯有这一个的是别出月亮低着大低沉的照射起户就是那些纹饰漂亮的门窗。照无眠,照耀了那些无眠的人,比如欢饮达旦的舒适,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司马光讲过这故事,是为了对应李贺的诗,天若有情天亦老。宋代的另外一个诗人叫石曼卿,发明了一个金句叫月如无恨月长圆。那么苏轼,是对于石曼卿京剧的一个再递进再发展。
何事长向别时圆?为什么人家离别的时候月亮总是圆的呢?月亮不成有恨不可能。苏轼的新发现是什么呢?月亮总是在人离别的时候,在人的离愁最深的时候,它是远月亮自己是否有恨不确定,但是对于人间,月亮是没有恨的。接下来完全是可以承接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在中间还有一层很重要的过杜。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