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与游戏:人生的意义-21爱是友谊的一种(下):爱比被爱更可贵
我们之所以要从德里达进入我们对爱情的讨论,是因为他尤其会强调友谊中的双方并不是完全对等的。在爱情中,在友谊中,总会有一方是施动者,就是说主动方,而有一方是接受者被动方。大家注意这两方可能随时在变换,不是说谁最初是求爱方就始终是主动方。可能这次是我主动邀请你出来看电影,看完电影我们吃冰激凌,你主动关注我的感受和情绪。
那在区分了这两方,区分了给予者和接受者之后,德里达说主动去爱比被爱要更好。他的逻辑是这样的人可以被爱,而且对此并无觉察。但是如果你是爱的主体,是主动爱的那方,你就不可能对此毫无知觉。你对于别人的爱,对于你自己来说不可能是个秘密。德里达把这个称作为一种公理。虽然被爱可能很舒适,你也可能很享受这种被爱的状态,但你的状态是可能蒙昧无知的,半知半解的,是被动的,缺乏主体性。所以说要努力成为给予的主体,不是接受的客体,要去款待他人,要去发起情爱关系。
那我们看看自己的身边流行的是什么样的话语,我们身边充满关于如何能自我保护的论述,如何要求对方,如何让对方对自己好,照顾好自己,如何组织起一个家庭,让自己成为受益的那一方。大家不妨回想一下自己在中国读到的关于爱的大大众教材,也就是说流行话语的载体从像青年文摘这样的刊物。但我们所听到的家中老辈人的嘱托,经常是把感情当做一种资源置换的过程,爱像割块肉一样容易减损,不能轻易给出去,必须看牢。而如果你太勇敢,就好像你自身的价值都随之变低了。
我们很熟悉的教诲是,被爱要比爱更愉快、更舒服、更幸福。要去寻找爱你的人,而不是你爱的人。对方爱你比你爱她更多,感情会更牢靠等等等等。当然这往往是对于女性的教育,背后的原因是性别不平等,分手中间女性权益得不到足够保护,所以女性不得不尽量去实现自己的性别价值。但是这些话语也让人没有办法足够体会到爱的快乐,给予的快乐,主动去建设关系的快乐。更重要的是,德里达指出,如果我们总是被动的那一方,如果我们享受这种状态,我们也就没办法成为充分的有知觉也有能力的主体,充分的自我。
中国如今的情感关系又像市场,就像战场,在市场上人会不想主动出价,会想先去打听对方的预算空间。在战场上人像双方对垒,有敌友之分,很害怕受伤。但当然是爱本身愉快……
龙爸开讲关注
心理故障了该怎么办?
byminluo2@q.com
用心理学解读生活
by龙爸开讲
走进婚姻真的那么难吗?
by
社交中的接纳与拒绝
bybeibeivsswl@
每个人都有脆弱的时候
by~!@#¥%
留守儿童该如何健康长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