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与游戏:人生的意义-23回望:爱情的二十世纪小史(下)
吉登斯提出现代的性是一种可塑可变的性。它除了对于女性,对于性少数群体,比如说同性恋群体的意义之外,对于更广阔范围内的社会变迁还有什么意义呢?现在我们进入下一部分,也是我们这节课最核心的议题。
爱与游戏:人生的意义-23回望:爱情的二十世纪小史(下)
吉登斯提出现代的性是一种可塑可变的性。它除了对于女性,对于性少数群体,比如说同性恋群体的意义之外,对于更广阔范围内的社会变迁还有什么意义呢?现在我们进入下一部分,也是我们这节课最核心的议题。
我们先来回顾一下,我们普通人在亲密关系里经常会接触到下面一系列负面的词,比如说控制、暴力、操纵、不平等。最近几年在中国很流行关于原生家庭,关于所谓情感勒索的文章。我们姑且不去谈原生家庭这个概念是不是有效,是不是有意义,我们单说这些话语为什么能风行全社会,很可能是因为这些文章击中了大众共有的、大家都能理解的一些痛点。比如说有一种语言逻辑,大家可能蛮熟悉的,你不乖,妈妈就会伤心,你等着瞧,让警C叔叔带走你。或者都是因为你我才离婚的,或者你这样我绝对不会和你在一起,你必须改。这种带有控制、暴力、威胁、胁迫性质的权力关系在亲子关系、在情侣、在夫妻中间都有可能发生,我们小时候可能在家听过,现在也有可能在自己的亲密关系或者朋友的倾诉中间听到,你的生活中很可能也出现过这样的句子,如果你爱我,我就不会伤心,如果你不爱我,我就会身体不好是你使我坠入了痛苦的深渊你必须对我的生活状态负责等等。
很多情感类的生活指南都关注这种现象。那我们如何不从心理学的角度,而是从社会学的角度来看待这个现象呢?刚才说到吉登斯这位社会学家,他会认为如果男女两性之间的亲密关系能够更向善、更积极、更平等,这会给各种的亲密关系形态都带来好处。从配偶之间,到父母子女之间,到同性关系之间,到朋友之间。因为人们在好的亲密关系里能学习到下面几点,也就是相互尊重,建立边界感,对控制、对暴力、对不平等保持警惕。
我们现在时常会读到边界感、界限感这样的词。年轻人会说,父母不应该直接推门进自己的卧室,会说这样做让我很不舒服。有人会认为,同事或者朋友交往中间,不该问的就别问。关于什么是得体,大家有不同看法。关于什么是边界感,父母、子女、夫妻之间也会有不同看法。可能会一方认为自己可以看配偶的手机,但是他的配偶不同意。这个冲突里面或许有代际的、性别的、地区的、文化的这些差异存在。但这个冲突的背后是大家对于自我这个东西的边界究竟放在哪里会有不同的看法。
中国现在社会转型很剧烈,很短时间内实现了经济现代化,各个地区人口阶层差异又很大,这个时候这种矛盾会特别明显。在我们这门爱情课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