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阳明心学传习录研读-19良知
王阳明说,学问的功夫在一切声色名利是好上都能够摆脱殆尽,但仍有一种生死的念头牵挂在心里,就不能和整个本体融合一体。人的生死之念,原本是从生身命根上带来的,不容易去除。如果在这一点上识得破,看得透,那么这个新的全体就会畅通无阻,才是尽兴致命的学问。
第五种私欲,就是其他任何停止在心间的念头。王阳明对休息的人说,任何念头都不要滞留在身体上。这就好比一点点灰尘都不能吹进眼睛里,一点点儿能有多少呢?然而再少的灰尘都能使人满眼天昏地暗了。他又说,这个念头不仅是指思念,就算是美好的念头也不能有一点儿。就好像金子本身是很好的东西,但放一些金屑在眼睛里,就会让眼睛睁不开。
这五种私欲也叫不正之念。王阳明说格物,就像孟子说的大人格君心的格,说的是去除人心中的不正之念,从而保全本体的纯正。而意念的目的也是要去除其中的不正之念,来保全他的纯正,也就是随时随地都在保全天理,也就是穷理,穷尽天理。天理即明德,光明正大的德行。穷理即明明德,也就是弘扬光明正大的德行。
对于私欲,最好的办法是在萌芽状态就遏制他。王阳明告诉学生,要想这颗心纯是天理,没有丝毫的私欲,就要在私欲没有萌生之前加以防范。在私欲萌生时加以遏制。在私欲萌生之前就加以防范,在私欲萌生时加以遏制,正是中庸中戒嗔恐惧,大学中致知格物的功夫,除此之外,再无其他的功夫。
在和另一个学生谈话时,王阳明又详细解释了克服私欲的方法。教别人求学,不可偏执一端,开始学习的时候,往往心猿意马,心神不定,所想的大多是私欲方面的事儿。因此应该教他做人,借以安定思绪,等到一定时间,心意就会渐渐安定下来。这时候假如还一位玄空守境,像槁木死灰一般,那么就没有什么用了。这时应该教他做醒茶刻制的功夫。警C克制就没间断的时候了。好比祛除贼盗,要有一个彻底祛除的决心,无事时将好色、贪财、慕名等私欲通通搜寻出来,一定要将病根儿拔去,让他永远不复发,这才算痛快。
又好比猫代鼠,眼睛盯着,耳朵听着,稍有杂念萌动,就坚决除掉,不给他喘息的机会。如此才能扫尽心中的私欲,达到彻底干净俐落的地步,自然能做到端坐拱手了。所谓何思何虑,并不是初学时的事儿,但初学的时候必须思考省察克制的功夫,也就是思成只思考一个天理,等到天理完全纯正了,也就是何思何虑了。
隔掉了这五种私欲,善就会出现,疝出现的时候,天理就会出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