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阳明心学传习录研读-18《教条示龙场诸生》
王阳明的这一篇教条是龙场诸生,看似很简单,却又并不简单。其实是王阳明根据自己的心血,总结出了做人的基本方法,第一是励志,第二是勤学,第三是改过,第四是择善。4种方法体现的是王阳明所说,人须有为己之心,方能克己能克己,方能成己,能成己,才能成人。即使在今天,我们在茫然的时候反复研读这篇教规,仍然会有巨大收获,它能够帮助我们找到种子,找到我们应该做什么人的那颗心,这颗心会让我们在世上做什么都变得容易。
这颗心在哪里呢?王阳明龙场悟道,悟出了圣人之道,吾性自足。圣人之道就在我们自己心里,我们只要回到自己心里就可以了。但事实上并不这么简单,为什么呢?答案就在这篇教规里。
一开篇就讲励志,这是种子法则。励志也可以说是回到内心,找到那个与万物一体的心,这是心灵法则。但王阳明讲了励志之后,并没有讲信,而是讲了善恶的分别,然后讲了勤学改过、责善。这里王阳明把心具体化了,那个与万物一体的心,那个能够给予我们不断能量的心一直在那里。
但为什么我们找不到呢?这篇教规里王阳明的回答是因为恶,因为我们的心装满了恶,所以我们看不到那颗真正的心。因此王阳明在教育中,第一要求学生励志,励志的同时分清善恶,做一个君子,做一个善良的人。第二,通过勤学、改过、择善等手段,去除心中的恶,培植心中的善,最后达到成名的境界。心就成为我们自己的心,成为与宇宙一体的心。
这条教规引出了王阳明心学关于做人的第三条法则,纯粹法则。所谓心学,就是修心,让心变得越来越纯粹。做人,就是让自己的心变得越来越纯粹,做人的过程,是一个不断做减法,不断让生命变得纯粹的过程。有人问王阳明,人都有这颗心心即理,为什么有人会行善,有人会作恶呢?王阳明回答,因为恶人的心失去了心的本性。这就是说,我们每个人都有一个清净的本心存在,恶是因为失去了这颗心,所以做人的根本就是要把这个本心找回来。王阳明有时候把这个本心叫做道心,既没有人为因素污染过的心,而被人为因素污染过的心叫人心。
纯粹法则的核心就是要去掉人心里的私欲,让它变得纯洁。用王阳明的话说,吾辈用功,只求日减,不求日增减,得一分人欲,便是复得一分天理。何等轻快洒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