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高分阅读课-03分析有双重含义的词,猜不透怎么办?
今天我们继续讨论文章中的词语,有些词语他们很神奇,在文中竟然会有多重含义。搞清楚一个意思已经让我们累得够呛,怎么还有第二层意思呢?但其实在生活中我们都很喜欢用一个词的多层含义来讲话的。
小学生高分阅读课-03分析有双重含义的词,猜不透怎么办?
今天我们继续讨论文章中的词语,有些词语他们很神奇,在文中竟然会有多重含义。搞清楚一个意思已经让我们累得够呛,怎么还有第二层意思呢?但其实在生活中我们都很喜欢用一个词的多层含义来讲话的。
比如说最近华山松老师在减肥,面对同事给了我一个非常美味的蛋糕,我就说了一句话,我吃这个蛋糕我难受,我不吃这个蛋糕我也难受。我同事听了这个话就笑了,他为什么笑了呢?因为他知道我这两个难受的不同的意思,你知道吗?你肯定也知道我吃这个蛋糕我难受是因为我会长肉,它破坏我的减肥计划了。我不吃这个蛋糕我难受是因为我想吃,我嘴馋。但是如果我这句话这么说,吃这个蛋糕我会破坏我的减肥计划,我会长肉,不吃这个蛋糕我会觉得很饿。这样的句子可能别人就不会笑,因为他太直白了。
听众更喜欢用同一个词的不同意思让他琢磨一下,就觉得有点幽默感,有点意思。所以很多作者在写文章的时候也喜欢这样用同样的词来表达不同的意思,让读者琢磨,这个时候文章就会有一种特别的韵味在里头。我给大家举一个比较难的例子,你先听一下,其实并不难,是曾经在中学的阅读理解中出现了一篇文章。这篇文章本来是来自于海外版,他讲的是余光中与运河。大家知道余光中就写乡愁的那个诗人,他是一个台W诗人,他非常的想念祖国大陆。然后文章就写余光中对祖国的这种思念。
文章中有这么一句话,余光中不见运河是惆怅,见到了运河还是惆怅。这跟我说的那个吃蛋糕难受,不吃蛋糕难受真的好像。那我们就想一下,这两个惆怅意思一样吗?不太一样,惆怅的本意是一样的,在文中意是不是不一样?所以为什么我们要先联系上下文解释词语呢?它是为这个做准备的。如果你那一刻学明白了,到这课你就会很轻松的能听懂。
他不见运河是惆怅,就是他见不到祖国大好河山。见不到大运河他惆怅什么呢?他想他思念,对不对?他见到了运河还是惆怅,为什么见到了还惆怅呢?因为他见到运河已经时隔多年了,他回到祖国看到大好河山的时候,感觉到物是人非,感觉到颠沛流离,想到自己这么多年来的分离,那种筹,那种难受,也是惆怅。所以惆怅在这里有两个文中意,对吧?
第一个文中意第一个惆怅在文中是指对祖国、对家乡的那种思念,是不是也是在找对象?第二个惆怅是指他目睹着家乡物是人非,感到的一种落寞或者是愁绪。达到这一步,这道题就满分了。如果到这儿你都觉得能听懂的话,我相信你到中学我都不担心了。但你到这儿你觉得有点难,没有关系,我们放低一点看看小学这段我们会遇到的一个例子是什么……